镇江深挖乡贤文化助推“三治”融合工作
2020-05-28 09:23:00  来源:法润江苏

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维系地方社会的文化、风俗、教化和乡土社会有效运转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镇江市将新乡贤文化作为精神地标,促进自治、德治、法治融合发展。

一是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在村干部、“乡贤五老”、普法志愿者中,遴选一批群众威望高、宣讲能力强的农村“法律明白人”。积极引导并细致指导乡贤建立个人调解工作室、普法宣传站,以乡贤文化推动化解村民矛盾,成本低、效果好、接地气,使法律法规的刚性治理与乡贤文化的柔性治理有机结合,切实拉近了干群关系,激发基层治理的活力。丹阳“八姑娘公益律师团”事迹入选全国“巾帼志愿者暖心故事”,京口区谏壁街道雩北村“老弗士”基层工作站的“金字招牌”,全市建成各级退役军人事务的“老兵”人民调解组织88个。

二是规范村规民约“把关问诊”机制。建立健全“援法议事”制度,搭建村民说事平台,为村公共事务、重大民生问题处置提供法治保障。推动全市健全农村基层民主自治机制,通过村民议事会、民情沟通日、村民说事等民主自治形式,积极征询村民意见建议。各地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生态公约》《村民道德公约》等规范性章程,全方位规范村民生活起居、环境保护、道德养成等行为。年内还将对现有村规民约开展合法性审查,规范村规民约的制定和修订,落实法律顾问对村规民约“把关问诊”机制。扬中市新治村、中桥社区将村规民约改编成“三字经”口口相传,成为百姓崇德尚法的好渠道。丹徒区水台村浓缩出十条“村规民约”,简洁明了地“约”出了文明乡风。京口区阳光世纪花园社区“135民主议事”、网格化普法等社会管理创新做法,开创了基层民主法治工作的新局面。

三是开展法治文化精品小镇创建。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法治文化精品小镇创建为载体,在全市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亮牌提升”工程。通过“挂牌子、亮身份”,充分利用礼堂、园、墙、廊、窗、屏等多种载体充实法治元素,提升基层民主法治创建的整体水平和实际效果。在村(社区)建设布局中,有机融合法治文化与农村地方特色文化、行业文化、乡贤文化。丹徒区世业村法治漫画墙融入德法同行、扫黑除恶、调解文化、廉政文化等元素,将法治文化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丰富了乡村法治文化生活。润州区万科社区建成青少年法治公园,着重宣传涉及青少年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扬中市会龙村党员干部法治教育基地以党内法规宣传为切入点,配合景墙、宣传栏等形式反映党内法规的体系和内容,建成法治与党建深度融合的法治教育园、党建文化园。镇江新区凤凰社区百米法治文化长廊、金港社区法治文化公园各具特色、氛围浓厚。

四是开展乡贤文化法治主题活动。以乡贤文化引领孕育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法治建设。相继组织“美好生活·德法相伴”等巡回法治文艺演出活动,拓展 “善行义举榜”建榜范围,打造“孝和文化园”“善文化园”“道德文化园”“德法廉教育基地”等阵地。举办“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活动,开展“好婆媳”“文明家庭标兵户”评比,全面开展“崇德尚法”新型村(居)培树工作。扬中市江洲路社区“睦邻文化”品牌、指南村“家的味道——法圆空巢”活动等都展现了乡贤特色的法治文化韵味。通过乡贤馆、乡贤长廊、乡贤榜展示乡贤事迹,引领乡风文明。深化农村移风易俗教育活动,对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进行正面引导和专门教育。

(吴恺)

编辑:任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