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淮安法院紧扣“一站、集约、集成、在线、融合”五个关键词,构建全过程辅导、全时段办理、全要素服务、全方位评价“四全”工作机制,全力推进“优+”全域诉服工作落地生根并取得初步成效。省法院印发文件,推行淮安法院“优+”全域诉服标准,打造高质量诉讼服务。
“淮安法院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围绕重形式轻效果、重线上轻线下、重立案轻分流等现象,狠抓了司法作风不实、诉非衔接不畅、服务举措不全等痛点难点问题,实现导诉与分流、诉与非诉、线下与线下、一站和全域的全面融合,推动诉讼服务从“有”到“全”、从“全”向“优”的迈进。”省法院立案庭庭长刘振在淮安法院“优+”全域诉服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说。
导诉与分流,“全过程”提供辅导
坚持做好导诉服务的同时,强化诉前分流指引。全市各法院全部配备1名专职和3名兼职导诉分流员,开展岗前培训,明确工作职责,上墙公示导诉分流规范,实现“大堂经理”式“一对一”全程陪伴指导,当事人在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可咨询、可服务。
建立首问负责制,导诉分流人员对当事人的服务事项当场予以解答、受理、引导。对不属于首问负责人承办的事项,将相关事项逐件登记并交办至对应部门,并由承办部门确定反馈首办责任人。限定部门的首办责任人1个工作日内向当事人反馈事项处理情况。诉讼服务中心已发出限时交办单460件,无一件超期反馈。目前,各法院每名引导员日均提供服务40余人次。今年以来,淮安法院通过导诉开展诉前分流工作,诉前分流小微民事纠纷案件68772件,调解成功94366件,线上和线下分流率为160.38%,居全省第一位。
诉与非诉,“全时段”联动办理
律师王某走进诉讼服务中心,想询问在哪个服务柜台办理立案登记手续时,“优+”导诉员告诉他,淮安法院全面推进“一窗通办”服务,设立“全域诉服”窗口,除收费等特殊服务外,不再区分其他诉讼服务事项类型,一个窗口统一办理各类诉讼服务事项。
除了在诉讼服务大厅,全市有13个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中心,实现全时段不打烊。同时,诉服大厅配备自助立案终端和电脑、扫描仪等自助设备,当事人也可以现场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网上阅卷等,实现“就近能办、异地通办、远程交办、跨层联办”。
淮安法院一直将诉前调解作为全市推进诉源治理工作的有力途径和手段。淮安中院党组书记、院长章润说:“围绕群众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多样化,聚焦群众关注的大事小情、难点痛点,积极引导群众接受调解、主动调解,推动诉前调解与诉讼各环节紧密结合、无缝衔接,是我们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工作中最为生动的一个案例。”
聚合解纷资源,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三调”互动,法院、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基层力量“四方”联动,推动非公企业、金融、保险、医患、物业、劳动争议、道路交通、涉台商台企、婚姻家庭、知识产权等14个诉调对接平台的实质化运行,全年参与调解案件5489件,调解成功率为44.23%。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法干警、基层干部、社区志愿者、网格员、心理咨询师、专家学者、“五老人员”参与的联动调处工作制度,形成梯次化解矛盾纠纷的格局。2022年,淮安两级法院新收一审民事诉讼案件同比下降4.1%,民事案件万人成讼率为98.5。
线上与线下,“全要素”诉调服务
充分融合诉讼和调解资源,努力把矛盾风险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2022年1-10月,全市在线调解各类民事纠纷61620件,调解成功47566件。“一码解纷”平台被评为“全国智慧法院十大创新案例”“2018—2020年度江苏省法治建设创新奖”“全省政法工作优秀创新成果奖”。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夏道虎对“一码解纷”智调平台作出批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