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江苏司法行政在行动
2025-03-13 09:56:00  来源:法润江苏

“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重大使命。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是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提升经济发展动能、保持区域竞争优势的内在要求。

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高质量立法供给,全面推动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率先启动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先导区建设,部署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专项普法行动……回望2024年,江苏司法行政系统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锚定“争当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践行者、争创司法行政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双争”目标,着眼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各环节一体推进,推动“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序社会”协同发力,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高地,各类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对法治建设满意度连续三年稳步提升。

以高效能依法治理

营造诚实守信社会氛围

如东县建有亚洲县域最大海上风电场,风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多达120家,涉海商海事矛盾纠纷易发。当地整合资源建立“海上红枫桥”人民调解委员会,为海上风电企业提供纠纷调处、公证仲裁、法律援助等“一站式”融合服务。自2023年8月成立以来,成功调处风电产业链矛盾纠纷40余起。

江苏积极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全省86家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375家调解组织、2.4万名调解员对接融入县乡两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95%以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优化‘非诉服务’”专项行动持续推进,新设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68家、企业人民调解组织238家。

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的新需求新变化,要求加快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全省司法行政系统顺势而为,推动调解、仲裁、公证向金融、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拓展,实现多元解纷与营商环境良性互动。

各地立足产业布局和市场需求,加大解纷维稳护企体系建设。无锡在网约车、菜鸟驿站等新就业领域建立12家人民调解组织,常州新成立全省首家新能源行业调解组织——常州市新能源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累计化解涉新能源矛盾纠纷63件,帮助挽回经济损失1100万元。

“当初在合同中约定仲裁条款真是明智之举,案子不到两个月快速解决,能腾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安心研发。”南京江北新区某公司法务经理许霏十分满意仲裁结果。

许霏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从事半导体芯片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受另一公司委托设计制作PCBA板,双方后期产生争议,遂向南京仲裁委提起仲裁。仲裁庭仅两个月即查明事实并作出裁决,双方案结事了。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晓

江苏积极探索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的新路子和新举措,其总体目标在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法治发展和谐统一。

2025年1月13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江苏省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条例(草案)》。条例草案贯彻“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要求,立足矛盾纠纷多元、系统、协同化解,明确化解方式和实现路径,引导优先选择非诉讼方式化解矛盾纠纷。

围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设,省司法厅推动设立江苏(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江苏新能源争议仲裁中心,开展“涉外仲裁江苏行”系列活动,推动设立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公证等专业化平台,推广数据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在线保护公证服务,着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解纷效能,力促解纷成本最小化。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立足产业实际,加快法律服务精准供给,推出“光伏产业链+法律服务”等15项法律服务产品,连续两年开展“律企携手同行 服务制造强省”专项行动,连续5年推出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0项举措,实现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公共法律服务100%进驻,推动省市两级成立破产管理人协会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常熟市依托纺织服装产业带基础,启动实施直播电商“万千百十”工程,打造线下“云”上“两个千亿级市场”,全市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数量超5.9万户。“尤加莉服饰穿搭”负责人王璐十年前来到当地服装城创业,她在直播带货时发现自己的原创女装上线不久就会被跟风模仿。

对此,常熟市司法局收集直播电商企业法律需求,精准梳理侵犯知识产权、主播表述不当等22个常见法律风险点,通过风险提示、以案释法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用精准普法产品服务直播电商企业创新发展。

为应对解决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期可能带来的风险挑战,省司法厅部署“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专项普法行动,组织开展“法律进企业、进商会、进工商联”等活动,编成《企业全流程法律风险点图谱案例》读本,部署开展“法治体检”活动,结对急需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近1.4万家,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法律导航,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提升整体营商环境。

省司法厅还联合多部门印发《江苏省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实施国家工作人员“尊法赋能”、青少年“学法护航”、经营主体“守法致远”、村(居)民“用法安居”四大行动,21万余名“法律明白人”覆盖基层综治网格,努力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进村、入户、到人”,全域全员提升公民法治素养,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 良好氛围。

征途不已,奋斗不止。2025年,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新起点上深入推进“双争”实践,加大新兴重点领域立法制度供给,为新领域新赛道铺设“法治轨道”,持续优化涉企法律服务,加大高层次涉外法律服务供给,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奋力书写法治“唤”新“护”新答卷。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