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法治惠民”现实画卷
——2023年江苏司法行政十项惠民实事回眸
2024-01-24 11:03:00  来源:新华日报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这一年,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殷殷嘱托,聚焦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连续第七年推出司法行政十项惠民实事,同时推动“在400个乡镇推行远程公证服务”“新增建设500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点”等工作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在高质量发展中共享高品质生活。

在541个乡镇(街道)建成远程公证服务点、新建813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点、累计培育21万“法律明白人”、新培育926家企业人民调解组织、组织法律服务团走访2万余家企业、办理11.9万余件法律援助案件……十项惠民实事的“民生清单”正变成老百姓的“幸福礼单”,一幅法治惠民的生动画卷在江苏大地徐徐展开。今天,请你跟随本报,一起见证那些法治惠民的动人时刻。

惠民实事项目之一

在乡镇推行远程公证服务

【镜头回放】 2023年8月,泰兴市公证处接到黄桥镇居民王某来电,因出国务工,急需办理公证,咨询办理材料及手续。公证员当即告知王某,不必奔波往返公证处,只需要前往“家门口”的黄桥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即可通过远程公证服务办理所需公证。在公证员和中心辅助人员的帮助下,王某顺利完成办证手续。2天后,王某就收到了公证处邮寄的公证书。王某感慨道:“原本以为要奔波到市区去办公证,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办,远程公证省时省力,真的是太方便我们老百姓了!”

“全省公证行业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办理公证的‘急难愁盼’问题,着力办好民生‘关键小事’。”省司法厅公证管理处负责人介绍,推行远程公证服务,为乡村群众办理公证提供便利,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推进成效】 改进公证服务方式,通过远程 “面对面”,实现家门口公证“云办理”。省司法厅印发《关于落实省政府民生实事“推进远程公证服务”的实施方案》,在乡镇(街道)推行远程公证服务,打造“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服务阵地。梳理高频公证事项,确定委托、声明等17项远程公证服务内容,利用远程公证设备完成人脸识别、人证信息读取、电子签名、提交申请、完成受理、文书签署、出具公证书等一系列公证流程,实现远程公证“最多跑一次”服务。2023年以来,全省已在541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地建成远程公证服务点。

惠民实事项目之二

新增建设500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点

【镜头回放】 “我今年10月份到快递公司上班,一直没有签合同,这种情况下可以要求公司和我签订合同吗?”去年的一天,快递员小许来到常州市武进国家高新区北区香溢澜桥法律援助工作站,向值班律师朱琴芳咨询问题。此外,小许还帮送餐时遇到的一位发生交通事故导致肋骨骨折的老乡,询问是否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朱律师耐心解答了小许的疑惑,并告知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和流程。

武进国家高新区北区下辖10个村(社区)、6所小学、4所中学、2所养老院,有1.2万余名未成年人、6000余名老年人,法律援助需求较大,目标人群种类较多。“群众的需求所在就是我们建站的地理坐标。”武进区司法局副局长熊琦说,依托香溢澜桥社区设立的法律援助工作站,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辐射范围大,已成为周边居民不可或缺的“法律加油站”。

【推进成效】 加重民生“砝码”,连续四年将法律援助工作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活动,实施法律援助工作站点覆盖提升工程,健全便民服务网络。锚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民工、残疾人、社会救助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法律服务需求,推动工作站点全面向重点民生部门和村(社区)延伸拓展。制定《江苏省法律援助工作站管理办法》,编印《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建设及服务指引》,建立健全考核评估体系,实现工作站点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运行。2023年,全省新建法律援助工作站101个、法律援助联络点712个,通过站点提供法律咨询11.4万余人次,受理法律援助申请18088件。

惠民实事项目之三

组织开展“村(居)法律顾问万场讲法活动”

【镜头回放】 “万场讲法活动开展得好,把与我们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送到了家门口。”连云港市东海县桃林镇村民王某向村居法律顾问马茂辉竖起了大拇指。

2023年10月,在桃林镇村(居)法律顾问“万场讲法活动”结束后,村民王某找到前来讲法的马茂辉寻求帮助,原来王某将家里种植的桃子通过中间人张某卖给一家罐头厂,事后张某却以罐头厂检验桃子不合格为借口拒向王某支付收购款。马茂辉了解情况后决定现场办公,他联系罐头厂得知该厂当时就将货款支给张某,并发来了打款记录。马茂辉当即又电话联系张某讲明法律利害关系,张某最终同意支付桃子货款。

“法律顾问来村里开展‘万场讲法活动’,不仅能提高基层老百姓的法律意识,而且确确实实帮助大家解决了很多麻烦问题。现在很多村民遇到矛盾纠纷都首选找村里的法律顾问来咨询。”桃林镇相关负责人对此赞叹有加。

【推进成效】 省司法厅印发《关于开展村(居)法律顾问万场讲法的通知》,指导各地充分发挥广大村(居)法律顾问专业优势,以“法治护农”“法治惠民”“法治助企”“法治强基”为主题,为每个挂钩服务村(社区)举办至少1场法治讲座,营造学法懂法守法浓厚氛围。2023年,全省已累计开展法治讲座5.5万余场次,提供现场服务30余万人次。全省村(居)法律顾问为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民法典》合同编宣讲培训等,依法守护农民“钱袋子”;为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群体宣讲法律援助法等,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帮助村(社区)修订规章制度,开展法治培训,化解矛盾纠纷,为重大事项决策提供法律意见,推动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

惠民实事项目之四

扩大行政诉讼法律援助范围

【镜头回放】 日前,某地一建筑公司因不服人社局对其员工杨某作出的《认定工伤决定书》,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案涉决定书。法院在征得杨某同意后,联系了法援中心,中心经审查指派法援律师为杨某提供诉讼代理。

在得知该建筑公司与杨某在某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尚有工资待遇等相关劳动仲裁案件正在处理,且双方均有调解意向后,法援律师开展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建筑公司向法院撤回了起诉,公司与受援人之间的劳动争议也得到了解决,实现了行政、民事争议的一揽子化解。

【推进成效】 省司法厅联合省法院印发《关于深化行政诉讼法律援助试点的实施意见》,将试点地区扩大到全省,将涉及食品药品、环境资源、土地房屋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行政诉讼纳入法律援助范围。着眼资源最大化利用,争议最优化化解,进一步建立健全参与诉前调解和解、人民法院初审引导、法律援助资源统筹等机制,选聘优秀资深律师组建行政诉讼法律援助服务团队。深化试点工作以来,全省共办理行政诉讼法律援助案件1223件,其中诉前调解699件,诉讼阶段524件,法律援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工作衔接机制基本健全,较好满足了困难群众的行政诉讼法律援助需求,有力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助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惠民实事项目之五

开展商会商事调解培育培优行动

【镜头回放】 “原以为这个事情僵持了这么久,肯定得等到法院判决才能解决,多亏调解员和法官的沟通协调,悬在我心上的难题终于解决了!”苏州市相城区一名商户紧紧握着苏州市天台商会调委会人民调解员张凤良的手不放。

原来,该商户此前承接了某公司铝合金隔断施工工程,完工后,该公司迟迟未付尾款。沟通无果后,商户向法院提起诉讼。承办法官在案件受理后,曾多次组织双方进行沟通,均因双方各持己见无果。

因矛盾一方是天台商会会员,承办法官在充分考虑案情情况下,邀请张凤良参与调解工作。张凤良与承办法官共同来到施工现场调查,当场提供意见。在多方努力下,双方当事人重新坐回调解桌前,最终达成和解。

【推进成效】 充分发挥“商人纠纷商人解”优势,深入开展商会商事调解培育培优行动,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重点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产业集聚区等区域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大力发展金融、电商、物流环保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新成立359家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222家商会商事调解组织,鼓励支持有一定规模、需求的企业率先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设置调解工作室。2023年,全省新培育企业人民调解组织926家,新业态及其他领域调解组织161家。新设立的调解委员会主动靠前服务,精准护航企业发展,涉企矛盾风险大幅降低,涉企纠纷实现快速高效化解,形成“小事不出商会,大事不出行业”的民营企业法律服务新路径。

惠民实事项目之六

推动民生领域行政立法

【镜头回放】 2023年7月的一天,在高邮市司法局菱塘司法所会议室内,人大代表、食杂店老板及返乡大学生等与会人员正在讨论交流,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这里正在进行一场《江苏省食品安全条例(草案)》征集意见建议座谈会。

高邮市人大代表、红心旺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鹏提出,条例中“鼓励在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包装袋上如实标注封口日期”的规定是合理的,但这样可能在成本上会对中小企业造成一定的压力。

返乡大学生主要关注入网餐饮封签问题。他们反映,在外卖平台上购买食品时,常遇到封签不妥的情况,建议对封签要求加以规范。

“立法民意直通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民主参与形式。”高邮市司法局菱塘司法所所长刘正清说,它让基层群众真切感受到立法“主人翁”地位,推动立法更好体现民意、集中民智、服务民生,真正架起民意与立法之间的“连心桥”。

【推进成效】 立足民生和社会治理领域,聚焦社会关切问题,提前深度介入立法起草工作,加快推动出台《江苏省道路运输条例(修改)》《江苏省食品安全条例》《江苏省职业病防治条例(修改)》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地方性法规项目。邀请立法专业团队、公职律师等组建审查团队,为法规、规章草案的审查修改、研究论证等提供专业性咨询意见,提升立法专业化水平。立法过程中采取专家论证、立法听证和立法协商等方式听取各方意见建议,2023年依托“法治民意直通车”征求意见1875条。

惠民实事项目之七

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

【镜头回放】 2023年3月,宿迁市新禾供销有限公司负责人带着部分申请材料,来到政务窗口申请办理农药经营许可证,因时值春耕农忙时节,为抢抓农资市场机遇,该公司希望尽快办好农药经营许可证。

经初步审核,该公司缺少经营人员学历或者培训证明等申请材料。为解企业的燃眉之急,窗口人员按照“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先证后核”模式,为该公司开启绿色审批通道,当天就为他们办好了农药经营许可证,为企业经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政府的这种减证便民政策,实实在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方便,减少了跑路次数,大大节约了办事成本。”该公司负责人感慨道。

【推进成效】 转变政务服务理念,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省级层面新增实行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47项,各设区市新增142项,服务事项扩大到税收减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生育医疗费支付等16个民生领域。2023年5月份,省司法厅通过政风热线解答告知承诺制使用场景和办理流程。各地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展板、手册等多种渠道加大政策宣传,最大限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2023年,全省共办理证明事项告知承诺件近200万件,群众和企业申报证明材料明显减少,办件时间明显缩短,办事费用明显降低,实现城乡居民百姓“最多跑一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

惠民实事项目之八

部署深化“产业链+法律服务”惠企惠民活动

【镜头回放】 “绿色食品护链团队律师指导我们优化产业机构,为企业梳理3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是当好了监督员把牢法律关防范风险,又当好了服务员纾困解难。”入选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邳州市某集团吴经理在律师走访时说道。

邳州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邳州六大主导产业集群,遴选专业律师组建六支“护链”律师团队,设立涵盖六大产业、十条从属产业链“法治护链工作室”,为企业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和高效能法治保障,释放更多法治红利。

【推进成效】 积极培育与产业布局相匹配、与产业体系相融合、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现代法律服务体系,当好产业链企业的“法律管家”。围绕省政府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持续推进“产业链+法律服务”惠企惠民专项行动,联合省工商联推出《2023年法律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项举措》。聚焦“1650产业体系”,省市两级建立186个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发布《产业链+法律服务优秀创新产品汇编》,完成10个省级优势产业联盟产业律师专题培训讲座。组织汇编《船舶产业链法律服务指引》《集成电路产业链法律服务指引》等,引导相关产业链企业完善内控机制,加强合规管理。联合省工信厅、省通信管理局开展“律企携手同行 服务制造强省”专项行动,开展“送法进企业”主题活动。2023年,共组织律师走访各类型企业2万余家,开展各类法律服务、解决各类法律问题1.5万余件次,推动1751家商会与1370家律师事务所进一步拓展联系合作方式,惠企惠民服务成效有效深化,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

惠民实事项目之九

持续深化“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

【镜头回放】 2023年2月,南通市崇川区举办了一场《长江保护法》主题宣传活动,崇川区狼山镇街道临江社区“法律明白人”吴湛在现场分享了他从长江保护见证者到参与者的护江感悟。

在崇川区,专门有这样一支“法律明白人”护江志愿队。他们每日轮流巡江,提醒过往渔船不要非法捕捞,同时自发清理沿岸垃圾。风雨无阻的身影让上岸渔民深受感动,主动加入,队伍由此更为壮大。从懂法、守法到巡江、护江,“法律明白人”护江志愿队不仅承担起法治护江的责任,更连接起良法与善治的群众桥梁。

“‘法律明白人’来自群众、根植于群众,把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作为头等大事,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聚沙成塔,逐渐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法治动能’。”南通市司法局副局长周昌元介绍。

【推进成效】 将“法律明白人”培育作为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推进法治江苏建设、夯实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基础工程,坚持“建、管、用”一体推进。上线运行全省“法律明白人”学习平台,制作16个专题160余门网上教学课程,为全省“法律明白人”提供全方位培训服务。开展“送法下乡”“法润江苏 法护长江”等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利用“法律明白人”血缘、亲缘、地缘优势,为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法治宣传7万余场次、法治文艺汇演3万余场次、引导法律服务30万余件次、调解矛盾纠纷60万余件次。加强动态管理,推出金融信贷优惠、提供人身意外保险、评选“最美法律明白人”等激励措施,最大程度激活“法律明白人”的活跃度和积极性,21万“法律明白人”已成为基层治理最活跃的“平安细胞”。

惠民实事项目之十

开展“万名人民调解员入网格进万家”活动

【镜头回放】 淮安市淮阴区“长淮和韵”调解服务团在排查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某健身房倒闭后,王某等多名会员申请退费与健身房发生纠纷,遂主动通过商场“微调解”平台介入,根据纠纷当事人所在辖区划分至各网格,最终成功化解矛盾。

“推动矛盾纠纷调处网络与网格化社会治理‘双网’融合和人民调解员与网格员‘双员’融合,形成‘部门推动、社会共治、基层自治、多方共赢’局面。”淮安市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工作人员介绍,围绕“万名人民调解员入网格进万家”活动,淮安部署开展了人民调解“长淮和韵”品牌创建行动,以“调融三治”“调聚合力”“调泽万家”“调润千企”“调展魅力”五大行动为载体,建立了“点、线、面、链”全域式调解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推进成效】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部署开展“万名调解员入网格进万家”活动,广泛吸纳懂法律、懂政策、懂专业、会做群众工作的退休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人员充实人民调解员队伍,加强调解人员专业化培养。整合人民调解和基层网格队伍资源,积极构建基层调解网格矩阵,创新建立“党建+调解+网格”工作机制,依托各小区活动中心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调解驿站等,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目前,全省建立各类人民调解组织3万余家,涌现了于文艳、张建强、刘蔷薇等一批“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苏司轩

编辑:任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