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魏律师这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疫情期间,社区法律顾问一直在线,忙前忙后帮我们调处纠纷,有难事找他们,准没错!”3月15日,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辅城坳社区一栋写字楼里,一起租赁纠纷现场,多位当事人连连称赞。
原来,因疫情导致经济效益不好,几十户租户就租金缴纳问题与业主产生纠纷,双方互不让步,吵得不可开交。社区法律顾问魏蔚采取“一对一”调解,对租户进行分头劝说,告知他们不能强制要求业主减免租金;另一方面将租户们的经营困难详细告知业主,倡议适当减免租金,同时积极协调物业公司减免物业费。
几十次“一对一”调解下来,口罩遮面的魏蔚口干舌燥。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房照租,店照开,被疫情影响的合作关系通过调解成功“缝合”,一场群体性纠纷得到化解。
近年来,司法行政系统大力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充分发挥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优势,广大村(居)法律顾问立足本职,线上线下开展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预防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实现法律风险源头防控,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熟门熟路高效化解
“我要解除父子关系,请顾问给作个证。”3月中旬,江苏省宿迁市新庄镇社区法律顾问汪建生在值班室迎来了一对徐姓父子,头发花白的父亲怒气冲冲,述说着儿子的种种不是。
“老人家,您先别激动。根据法律,亲生父母子女之间的亲子关系是不能直接解除的。你们老一辈不是经常说血浓于水嘛,就是这个意思……”汪建生耐心地做好老人工作,又批评教育老人的儿子,“子女赡养父母,是本分也是法律义务,你不好好赡养自己父亲,就不怕村里人说闲话,给孩子树坏榜样吗”?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父亲消了气,儿子表了态,决定回家好好相处。
类似的情形,正在全国各地上演。
今年3月,司法部印发《关于加强疫情防控后期和疫情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发挥村(居)法律顾问在调处基层矛盾纠纷中的作用。
各地认真贯彻司法部意见,广大村(居)法律顾问走向化解矛盾第一线。
“多亏了村里的法律顾问,把一场非打不可的官司成功说和了。”四川省什邡市村民刘某感激道。
原来,刘某在交通事故中将6旬老人黄某撞伤,黄某因不满赔偿金额准备打官司,经济困难的刘某立刻想到了所在村法律顾问邹红律师,请她帮忙调解。
电话调解未果,3月25日,邹红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后上门调解,认真倾听,释法说理,双方最终同意以法定农林牧渔副业工资标准为基准进行误工赔偿,签订协议。一起纠纷就此画上句号。
多位村(居)法律顾问接受采访时说,自己长期在当地生活,或本身就是当地人,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熟门熟路熟面孔,又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释法说理,化解起纠纷来往往事半功倍。同时,随着村(居)法律顾问知晓率的不断上升,很多群众有事第一时间想到法律顾问,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
深圳市龙岗区司法局律公科科长王琛告诉记者,在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工作的推动下,龙岗区公共法律服务网络逐步建立健全,村(居)法律顾问利用深入一线、扎根基层的优势,参与基层防控,及时化解矛盾,今年以来,全区111个社区法律顾问共提供法律咨询1093次,参与化解矛盾纠纷174宗,受到街道工作人员和群众广泛认可。
团队配合重点攻坚
十年前,王家、吴家因土地划分测量问题起了纠纷。十年间,两家轻则唇枪舌战、恶语相向,重则直接爆发肢体冲突,镇、村多次调解未果。疫情期间,双方矛盾再度激化,准备诉至法院。
如此棘手的矛盾纠纷如何化解?
3月14日,费县司法局指派胡阳司法所所长王庆平和县法律顾问服务工作队中具有土地测绘专业背景的王大红、王配山一起,组成调解工作组上门调解。
工作组开展背靠背调解,劝解双方的同时,着重对土地管理法和土地承包法进行了讲解。经过7个小时不间断调解,双方终于放弃成见,在村委干部和村民的见证下,在工作组现场起草的调解协议书上签字,并置换了土地。
费县司法局公法科科长刘沂州介绍说,费县法律顾问服务工作队,整合了全县87名村(居)法律顾问力量,做到有事一起上,重大疑难法律问题集思广益,重点涉法事件集体攻坚、重点疏导。
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复工复产,涉及房屋租赁、劳动合同、婚姻家事等矛盾纠纷大量出现,一些纠纷涉及人员多,持续时间长,疑难复杂,专业性强,为此,各地纷纷组建包括村(居)法律顾问在内的法律服务团队,合力化解纠纷。
江苏省宿迁市1462个村(社区)均建立了“法润民生”微信群,将法律服务向掌上延伸。组织村(社区)法律顾问团队结合线上情况掌握,梳理法律风险和问题隐患,为疫情防控各项决策提供法律服务,引导群众做好防疫、遇事找法。
贵州省盘州市红果街道法律服务所抽调2名专业知识扎实、5名调解经验丰富、6名取得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心理咨询服务志愿队”,疫情期间为群众提供法律、心理咨询115人次,指导村(居)化解矛盾纠纷21次。
“如果把村(居)法律顾问调解纠纷比作医生治病救人,遇到单个医生难以应对的急难险症,就应当及时引入‘医疗团队’会诊,专家远程指导。”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凯说,疫情防控期间,矛盾纠纷易发多发,司法行政机关应进一步加强组织引导,指导村(居)法律顾问团体集约化、规范化建设,提高重点、复杂纠纷化解的质效。
提升能力积极应对
3月8日,深圳市龙岗区布吉社区法律服务团队的“微信调解室”上线不久,法律顾问钟剑虹就收到一条消息:“紧急求助!房东突然反悔不让提前退租该怎么办?”
在随后的沟通中,钟剑虹获知,李女士与房东的租赁合同签至去年3月,之后续租未再签合同。一个月前,李女士通过微信提前与房东完成协商退租,在搬家时却遭到阻止。
钟剑虹马上与房东取得联系,通过微信告知其合同法规定,租赁合同到期未续签,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但租赁期限视为不定期,双方均可以在合理期限内行使任意解除权。清楚了法律规定,房东同意退租,配合完成房屋交接手续。
“能够规范高效完成调解工作,除了得益于网络平台的便捷性,还离不开司法局开展的线上技能培训和社区法律顾问团队之间的业务学习交流。”钟剑虹说。
王琛告诉记者,疫情防控期间,为更好的发挥社区法律顾问的作用,龙岗区司法局不仅提升了社区法律顾问经费保障标准,同时开展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法律政策的培训,提升纠纷调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杨凯说,广大村(居)法律顾问作为矛盾纠纷化解的“前沿阵地”,应及时加强对中央政法机关指导意见和“两高”、司法部相关典型案例的研究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对疫情防控后期和疫情后社会矛盾纠纷发展形势、化解方式等做好充分研判和应对。
杨凯预测,疫情防控后期和疫情后,各地公共、公益性法律服务需求将大幅上升。司法行政机关要组织广大村(居)法律顾问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拓展公共法律服务的端口,进一步扩大社会知晓率和群众首选率,提升群众满意率,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法治力量。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凡超 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