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通报第三批违法违规出口医疗物资案例
2020-04-28 16:08:00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为进一步规范医疗物资出口经营秩序,全国海关持续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出口医疗物资行为,海关总署4月27日通报了近期查获的第三批违法违规出口医疗物资典型案例。

据海关统计,3月1日到4月25日,全国共验放出口主要防疫物资价值550亿元,包括口罩211亿只,防护服1.09亿件,护目镜3294万副,病人监护仪11万台,红外测温仪929万件,外科手套7.63亿双。此外,我国主要防疫物资出口呈明显增长态势,主要防疫物资出口从4月初的日均10亿元,到中旬的20亿元,已到近期的25亿元以上。

同时,中国海关始终高度重视防疫物资出口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防疫物资出口监管。记者注意到,此次公布出口医疗物资典型案例,主要涉及质量不合格,伪报瞒报,逃避出口商品检验等违法违规行为。

4月18日,黑龙江某公司申报出口非医用一次性口罩200万个。经查验发现,该批出口口罩的外包装盒上明确标注有医疗设备字样。当事人申报时未提交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和出口医疗物资声明,涉嫌逃避商品检验。目前,哈尔滨海关已立案调查。

4月16日,深圳某公司向海关申报出口手机玻璃片一批。经查,实际出口的货物为一次性医用口罩1.19万个、一次性使用医用隔离服6680件、额温枪4837个等。当事人申报时未提交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和出口医疗物资声明,涉嫌逃避商品检验。目前,深圳海关对当事人依法作出罚款行政处罚。

4月16日,江苏某公司申报出口牛皮纸袋等一批。经查发现,实际出口货物为非医用口罩约100万个、护目镜约1.6万个、防护鞋套约1200双、防护面罩约2200个、医用防护服约7000套、医用额温计约5620个、医用一次性隔离衣约2200套,且上述货物疑似不合格。当事人涉嫌同时逃避商品检验及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目前,深圳海关已立案调查。

4月16日,深圳某公司向海关申报出口健身手套一批。经查验发现,实际出口货物为医用口罩36.95万个和消毒洗手液746瓶。当事人申报时未提交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和出口医疗物资声明,涉嫌逃避商品检验。目前,重庆海关已立案调查。

4月16日,长沙某公司申报出口非医用一次性防护口罩100万个。经查发现,实际出口货物为一次性医用口罩。当事人申报时未提交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和出口医疗物资声明,涉嫌逃避商品检验。目前,青岛海关已立案调查。

4月13日,扬州某公司向海关申报出口非医用挂耳式口罩20万个。经查验发现,实际出口的货物为医用挂耳式口罩。当事人申报时未提交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和出口医疗物资声明,涉嫌逃避商品检验。目前,上海海关已对当事人依法作出罚款行政处罚。

海关总署再次提醒,出口医疗物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人的生命健康,海关将依法履行医疗物资出口法定检验的职责。进出口企业、报关企业、出入境快件企业、交通工具所有人和运营人等参与出口医疗物资的市场主体,在出口医疗物资时必须严格履行如实申报的责任。对如实申报的守法企业,海关将一如既往提供通关便利;对于通过伪瞒报、夹藏、夹带等方式逃避法定检验,或出口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医疗物资冒充合格的违法、失信企业,海关不仅给予行政处罚,符合刑事立案标准的,将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海关还将采取相关惩戒措施,让违法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岩红

编辑:任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