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草局: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严肃问责
2020-08-28 10:18:00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核心阅读

约谈正成为国家林草局的常态化工作手段,通过提醒警示,推动问题解决。国家林草局近日约谈多地政府负责人,约谈强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以“零容忍”的态度,全力推进整改。要依法严肃查处,做到案件查处、林地回收和责任追究“三个到位”。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建斌

近几天,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紧锣密鼓约谈地方政府负责人,其敢于较真碰硬的勇气受到各方好评。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在资金全部到位的情况下,2018年管护任务未落实,同时存在数据造假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在中央财政资金足额下达的情况下,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补助资金兑现率仅50%;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发生严重破坏国家级公益林问题,而且多次出现。

针对在2019年天然林保护核查中发现的上述问题,国家林草局8月21日集中约谈赛罕区、原州区、赤城县三个区(县)政府负责人。

仅仅3天后,针对2019年森林督查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违规占用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问题,10个县级人民政府和1个国有林区森工局的主要负责人被国家林草局约谈。

约谈正成为国家林草局的常态化工作手段,通过提醒警示,推动问题解决。

连续18年天然林保护核查

二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天然林保护取得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成就举世瞩目:全国天然林面积净增4.28亿亩,天然林蓄积净增37.75亿立方米,工程区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2.95亿亩。此外,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极大改善,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森林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河南省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结果表明,2016年黄河含沙量比2000年减少了90%,而在长江,2018年其干流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9.3%。

国家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树铭说,全面保护天然林是落实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森林休养生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伟大实践。

天然林保护核查意义非凡。连续18年的天保核查推动了天然林保护事业在纠偏中不断前行,在工程规范实施、保障资金安全、提升天然林保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动排查隐患和薄弱环节

根据中办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部署和国家林草局的安排,2019年对天然林保护实施情况开展了国家级核查。

李树铭指出,总的来看各地对天然林保护工作认识到位,措施有力,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就有赛罕区未全面落实森林管护任务的问题。截止到核查时,资金已全部到位,但赛罕区仍有1/3管护任务未落实,同时还发现赛罕区林地资源数据与规划方案上报数据严重不符。

8月21日,国家林草局集中约谈赛罕区、原州区、赤城县三个区(县)政府负责人,通报了上述情形。国家林草局认为,这不仅严重影响天保工程国家目标任务的实现,还涉嫌套取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造成国家资源的重大浪费和资金效益未充分发挥。还反映出赛罕区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天然林保护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形式主义严重,工作不严不实。

国家林草局通报称,原州区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补助资金兑现率为50.6%。地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没有兑现。

约谈指出,固原市原州区的问题违反国家有关资金管理规定,是一起严重侵害农民利益的事件,表明原州区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在天然林保护中基础工作不扎实,未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严重侵害林农利益,挫伤林农积极性,有损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而对于赤城县存在无证采伐林木问题,通报称,在赤城县抽查的责任区内,发现砍伐林木现象,赤城县不能提供相关采伐许可材料。此外,核查期间还发现赤城县境内有多处破坏一级国家级公益林现象。

约谈指出,赤城县作为张家口市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多次发生严重破坏国家级公益林问题,反映出赤城县委和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政治站位不高,对中央的要求敷衍塞责,对森林资源特别是天然林资源保护监管不力,履职尽责不到位。

约谈强调,三地出现的问题,实质根源是有些领导干部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没有学深悟透,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出现偏差,对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天然林保护的决策部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贯彻乏力,客观上对全面完成天然林保护目标任务造成很大负面影响,问题严重、教训深刻。

约谈要求,把问题彻底整改到位。已经开始整改的,要继续加大力度推进,严格对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落到实处;还没有整改或短期内不能完成整改的,要明确整改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

同时,要严肃开展问责追责。对发生的问题,要彻查源头责任,一查到底,做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追责一个、震慑一批;对整改不彻底、搞表面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进行问责,该调减任务和资金的要削减,该约谈上一级政府的要坚决约谈警示。

约谈会上,国家林草局天然林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金旻公布了整改时限,3个区(县)政府负责人作表态发言,并签署约谈记录。

毁林开垦等问题仍然突出

近年来,全国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数量、面积、蓄积持续下降。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国家林草局组织各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开展的覆盖全国范围的森林督查——采取卫星遥感与地面核实、省级自查与国家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天上看,地面查”,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

不过,尽管森林资源保护整体呈向好态势,但建设项目违法占用林地、毁林开垦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8月24日的约谈对象范围更广,被约谈单位超过10个。

约谈指出,被约谈的地区和单位多项违法指标位于全省、全国前列。陕西定边县、湖南浏阳市、云南昆明市官渡区、甘肃兰州新区西岔园区涉嫌违法违规占用国家级公益林地、有林地问题集中高发;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孝义市的煤、铝等矿产资源开发长期持续侵占林地;江西省永修县、辽宁省建昌县、黑龙江省尚志市和龙江森工集团鹤立林业局毁林开垦、毁林种参问题屡禁不止。

约谈强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以“零容忍”的态度,全力推进整改。要依法严肃查处,做到案件查处、林地回收和责任追究“三个到位”。“既处理事、又处理人”,对相关责任人坚决追责问责。建立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长效机制,制定严格、严密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科学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十四五”年森林采伐限额,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管理目标责任体系,守住每一寸山林,确保资源得保护、问题不反弹。对推诿扯皮、避重就轻、久拖不改的,国家林草局将采取进一步调控措施。

被约谈单位负责人表态说,将立即整改存在问题,严肃追责问责,把保护森林资源的各项责任落到实处,把绿水青山保护好。

编辑:任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