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区立足职能,创新举措,系统构建“法治清凉伞”工作体系,将法治的关怀与保障精准送达每一位高温下的坚守者,切实保障高温天气下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与合法权益。
一是强化精准普法,筑牢高温权益“认知防线”。将专业性强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高温劳动权益保障指南”和“清凉作业明白卡”,重点阐释高温津贴标准与发放要求、高温时段作业时间调整规定、停工或缩短工时条件、必备防暑降温设施与用品配备、中暑急救知识等核心内容。组织司法行政干警、普法志愿者深入建筑工地、环卫站点、物流分拨中心、露天市场等高温作业集中区域,开展“送法进高温一线”活动。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企业公告栏、区司法局官网及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平台,广泛推送高温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及典型案例。
二是深化服务供给,传递法治关怀“清凉温度”。精心准备内含实用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清凉油)、普法宣传册、清凉饮品(如凉茶、绿豆汤)的“法治防暑服务包”,组织力量深入高温作业现场进行集中慰问发放。在送清凉物资的同时,设置流动法律咨询点,由专业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现场解答劳动者关于高温津贴计算与追讨、休息休假权保障、劳动合同履行、工伤认定等热点法律问题,提供即时法律指引。强化“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街道(镇)司法所及线上平台的值守力量,确保高温季节劳动者法律咨询、援助申请渠道畅通高效。对涉及高温劳动权益保障的法律援助申请,开辟“绿色通道”,简化程序,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
三是硬化执法监督,织密权益保障“防护网络”。在高温季节对建筑、环卫、物流、制造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重点用人单位开展常态化、突击式执法检查。重点检查用人单位是否依法足额、按时支付高温津贴;是否根据气温变化科学调整作业时间(特别是避开高温时段);是否在作业场所配备有效的通风或降温设备;是否按规定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清凉饮料及必需药品;是否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高温作业禁忌症人员是否得到妥善安置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部门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要求和时限。对拒不整改、严重侵害劳动者高温权益的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予以查处,并通过典型案例通报等方式,形成有效震慑,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四是畅通维权渠道,构筑长效保障“坚实后盾”。广泛公布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电话、网络平台及司法行政维权渠道,鼓励劳动者依法理性维权。对涉及高温津贴、高温作业条件等投诉举报,做到快立、快查、快处。对符合条件的高温作业劳动者因追索高温津贴、工伤赔偿、休息休假权等提起劳动仲裁或诉讼的,法律援助机构应援尽援、应援优援,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降低维权成本。定期分析研判高温劳动权益保障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加强与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组织的沟通协调,推动行业自律,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劳动者参与、社会监督的共治格局。
溧水区司法局 周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