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宁区法律援助中心以“应援尽援、应援优援”为目标,坚持“尽、优、新”三字工作法,全力办好法律援助民生实事,有力维护受援人合法权益,努力推动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今年截至目前,全区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161件,咨询数5539件,法律帮助案件960件,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约750万元。
一是把握“尽”字重扩面,应援尽援拓范围。将与民生问题相关的权益保护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及时满足困难群众法律援助需求。组织引导法律援助人员积极参与征地拆迁、劳动争议、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案件办理工作,切实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重视弱势群众法律援助工作窗口建设,建有法律援助工作站点51个,形成了以区法律援助中心为轴心,街道基层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特色站点为补充的“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建立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援助网络,让广大群众及时、就近获得法援服务。专业化运行省零工市场法援工作站,每周一、周四派驻律师在服务大厅值班,零工市场工作站主要围绕新业态领域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网络主播等互联网平台经济就业群体,利用该市场与企业联系紧密、求职人数多的热点,组织法律讲座和培训;完善江宁区劳动人事争议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办公环境、工作规范和相关标志标识、完善律师值班规则、中心联合人社部门不断完善“援调对接”机制,今年上半年共办理新业态劳动纠纷、劳务纠纷、人事争议等法律援助案件927起;2025年新建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律援助工作站入选全省第三批法援惠民生品牌。
二是突出“优”字严标准,应援优援提质量。举办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研讨培训班(即四季讲堂),邀请专家进行授课。规范案件指派,把好案前“指派关”。落实全程跟踪制度,将法律援助案件从申请、受理、审批、指派、承办、结案、归档各个环节,统一纳入法律援助业务平台,法律援助人员通过援助平台对案件“全程跟踪”,及时掌握案件的办理情况。强化业务提升,落实重点环节监控制度,进一步完善“案件质量征询”制度,通过随机抽查、重点关注的方式,认真开展旁听庭审、满意度回访工作,将援助律师在庭上的表现量化为语言表达、质证举证、辩护思路、能力态度等指标,进行精准评价,切实提升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
三是聚焦“新”字促发展,打造品牌惠民生。在江宁区民营经济协会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以提升民企从业人员的维权能力为目标提供精准法律服务,积极引导劳动者通过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合法途径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法治之手为市场主体架起一张“防护网”;将法援惠民生品牌触角延伸至高校、军队、妇联等重点组织,由30名青年律师组成的“拥军法律服务团”连续三年为江宁区驻区部队提供高效、便捷、精准的“送法进军营”活动;在暑期未成年人普法活动中,青年法律援助志愿者们化身“法治辅导员”,通过趣味问答、动画短片解析等形式结合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典型案例,详细说明法律援助如何为未成年人提供免费法律帮助,鼓励孩子们遇到问题及时寻求法律支持;抓好“春季招聘会”“学雷锋”“3·15”“4·8司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营造浓厚的法律援助宣传氛围。
来源:江宁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