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坚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模式,深入推进基层“援法议事”活动,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打造千灯镇吴桥村“茶馆说事”援法议事品牌,通过整合资源、拓宽渠道、“3+”融合,切实提高广大村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能力。
一是整合资源强基础,“制度化”完善机制流程。积极改造村民之家,倾力打造“茶馆说事”议事阵地,为广大村民参与村集体决策搭建平台,提供便利。在村委会设立法治书屋,开展律师进村驻点,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以村党总支书记为带头人,成立“援法议事”领导小组,注重在村两委班子成员、老党员老干部、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等中培育法律明白人,选取村(社区)法律顾问、调解员,借助司法、法庭等职能部门力量,有效提升“援法议事”组织人员法治专业素养。在现有村规民约、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的基础上,由村党总支牵头完善议事机制。会商制定议事依据、议事流程、议事规则等制度清单,合理运用村务监督委员会及村级廉勤监督力量,进一步突出议事精准化、透明化、法治化。
二是拓宽渠道强互动,“全天候”回应社情民意。线上依托法润民生微信群、村民网格联络群为互联互动平台,明确专人负责信息维护,实时普及贴近村民实际生活的法律知识,在“润物无声”中提升村民法律素养。安排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调解员等驻扎群内,24小时“全天候”“零距离”实时收集整理群内社情民意,建立民情分析研判机制,做到“小事线上评”、“大事线下议”。线下依托茶馆作为主阵地,每周组织开展“茶馆说事”活动,围绕村级重大事项如房屋翻建、环境整治、集体资产出租等方面展开议事,充分倾听村民意见建议,为村党总支决策提供群众智慧。同时,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常态化进组入户,快速合理回应民情民意。今年疫情缓解以来,共融合商议村集体资产出租、小游园建设等事宜12件。
三是“3+”融合强品牌,“多方议”解决村居难事。推动“党建+法治”融合,以村党总支“党群桥”特色党建品牌为统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两在两同建新功”系列活动,架起群众“连心桥”。定期邀请法律顾问、党员志愿者开设“法治讲堂”,实行“菜单点课”模式,宣讲与村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举办“吴桥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美丽庭院”等系列评选,在村民“评”、村民“议”、村民“选”中营造良好法治氛围。推进“援法+议事”融合,积极将“援法议事”嵌入村民议事会、有事好商量等自治平台之中,在原有“村民之家”的群众基础上实现“茶馆说事”阵地效应叠加,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推动“协商+解纷”融合,发挥“援法议事”领导小组专业力量,组建“议事智囊团”,积极运用“茶馆说事”平台化解矛盾纠纷,不断丰富多元非诉解纷方式,通过多方协商共议,及时有效化解婚姻家庭、赡养老人、分家析产等各类矛盾纠纷。累计开展各类大小议事活动90余次,受理群众建议及诉求186件,回复率达100%。先后圆满解决农房翻建、天然气入户、宅基地权属等重大民生问题53件,通过村级道路硬化、公园建设等重大决策事项13件,基层治理效能得到明显提升。
单位:昆山市司法局 韩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