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山市始终坚持法治护航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环境、交通、餐饮、文化等影响地方文旅经济的重要因素为着力点,全方位推动相关领域工作法治化,为文旅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以“景”为基,筑牢生态环境法治屏障。严格规范用地审批,依法保护城市绿地。积极引入低碳产业,鼓励链上企业签订《社会责任政策承诺书》《不使用禁限用物质承诺书》等,压实企业绿色发展主体责任。大力推进“法护青绿”为民实事项目,强化生态环境普法宣传,开展“地球一小时”主题宣传、年度生物多样性探索比赛、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日活动等,增强环保守法责任意识。今年以来,已开展6期“环保政策大讲堂+入企答疑”活动,累计近900家企业负责人参加。加强水务领域企业“法治体检”,帮助企业梳理常见违法行为清单。织密执法“监督网”,围绕侵占河湖行为、违规排水、非法取水等重点领域,加大巡查力度,累计巡查80余家企业,坚决查处违法行为。积极健全“嘉昆太”环境监测联动机制,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以“行”为要,解决交通出行法治难题。创新开展交通领域“邀约式”检查,由交通运输企业“点单”,主管部门上门指导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法治领域难点问题。针对新增企业,围绕经营资质、经营行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针对问题企业,围绕高风险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开展重点辅导、隐患整改闭环管理;针对传统企业,围绕新业态冲击等创新业务中易遇难题,深入讲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协助企业健全完善体系机制。今年以来开展“邀约式”检查57家次,协助整改解决各类问题100余项。针对“机动车停车难”,出台住宅区停车改造指导手册,制定住宅区停车设施改造提升实施方案,通过改造增车位、收费调杠杆、共享提效率、租售促共赢等方式,依法调整新增停车位。国庆期间轨道交通客运量日均19.06万人次。
以“食”为天,确保餐饮市场“舌尖安全”。以“引导和促进餐饮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题开展法治为民实事项目,深入餐饮企业开展民法典、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等宣传。开展“餐饮场所安全制度上墙工程”,制定“全员安全责任”“安全培训教育”“安全自查自纠”“突发应急处置”等4项制度机制,编制“食品安全16条”自查手册,自觉接受部门、属地与公众监督。围绕“一颗咖啡豆到一杯咖啡”产业链发展做好法治全要素保障,梳理进出口咖啡等政策法规14项,选派法律专家挂钩咖啡生产企业,采用专题答疑、政策解读、技术帮扶等多种形式,协调解决企业在注册备案、检验检疫、实货放行等多方面的业务、法律问题,帮助企业完善产品溯源和自检自控体系,提升咖啡产品质量。探索大宗商品交易配套项目建设法治服务实践,设计集“咖啡申报核算、咖啡产品监管追溯、辅助核销”等功能于一体的“咖啡贸易智慧监管辅助平台”,将进口咖啡豆管理依据和规范化做法融入一体化辅助平台。上半年,昆山咖啡生豆一线进口同比增长388.6%,货值同比增长442.3%。
以“文”会友,营造法治文化浓厚氛围。实施法治城市“春萌计划”,将法治元素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景观道路、公园街景等,打造成片法治文化“微景观”。开拓法治文化阵地集群与体验线路,建立“乐享‘浦’法文旅线”“菉溪法治文化街”等特色品牌。将“尚法昆山”普法品牌与昆山鹿城历史渊源结合,推出全省首个AI普法数字人“尚法小鹿”,推动AI在短视频制作、专题讲座、法律咨询等多种普法场景中发挥作用。举办法治微电影创作大赛,推动全市市民从“接受者”向“创作者”“传播者”转变。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宣卷为载体,精心创作法治戏曲作品《昆韵话法》,实现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相互赋能。
昆山市司法局: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