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四招”发挥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2025-02-17 10:13:00  来源:法润江苏

太仓市司法局针对基层矛盾纠纷规模呈现群体化、基层矛盾纠纷类型呈现多样化特点,强化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最大限度把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一是高标推进强部署,筑牢调解“桥头堡”。强化组织保障。以创建法治小区、创新“枫桥经验”本土实践为主线,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纳入重点工作谋划推进。各镇(街道)成立由党委政府主导、矛调中心牵头、部门协作的工作推进小组。严格执行“五个一”责任制,即“一个问题,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包到底”的调处化解机制。强化力量配备。将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网格员全部纳入兼职调解队伍,积极邀请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工作者以及“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知识分子、老政法干警)等作为专职或特邀调解员协助参与调解,建立完善联席调解机制,切实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成效,实现“调解不反弹、信访案件少、矛盾不上交”。

二是多措创新解纠纷,织密调解“全链条”。创新网格内化解。立足矛盾纠纷“防范在早、化解在小”原则,组织社区民警及网格员深入辖区居民小区、在建工地、重点企业等重点场所部位,全面排查各类不稳定因素及苗头问题,抓好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工作,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创新分层化调解。坚持对症下药,针对矛盾纠纷的不同情况,建立简易纠纷现场调解--村社区调委会属地调解--街道调委会最终调解三级纠纷调解网络。依托矛调中心“分水岭”作用,妥善化解职责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对各类疑难纠纷进行合理分流。统筹职能部门资源力量,避免矛盾纠纷回流,实现根本化解。简易及较难案件原则由村社区自行化解终结,难度较大案件由街道调委会协助村社区化解终结,确实难以化解的,上报党委政府,联合多方力量,进行攻坚化解并落实稳控措施,形成调处闭环。

三是健全机制促常效,激发调解“源动力”。落实跟踪督办制度。镇(街道)调委会组织各村(社区)调解员每日对调处的矛盾纠纷进行梳理归纳,建立工作台账,对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组织专家把脉“会诊”,研究制定针对性调处方案;对已调处化解的矛盾纠纷,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督促当事调解员7日内跟踪回访,巩固调处结果,严防矛盾复发。落实培训考核制度。采取集中授课、案例剖析、经验介绍等多种形式,邀请法院、司法局等部门业务骨干对选聘的专兼职调解员进行岗前培训、专题培训,提升其纠纷化解能力。建立专职调解员聘用及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与补贴发放、问责、解聘挂钩,倒逼调解员尽职履责,把矛盾化解到位。同时注重挖掘和培育调解员队伍的先进典型,总结提炼调解工作法,切实增强职业归属感、荣誉感。

四是加强普法聚合力,弹好普法“协奏曲”。认真落实好普法工作责任,努力发展和践行“枫桥经验”,以助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居民法律意识,共同形成普法大格局,有效夯实基层依法治理基础。汇聚普法力量,采取“线下线上及各执法部门联动”模式,强化区域法治宣传,以村社区法润民生微信群为媒介转发调解案例,以案释法。以村社区电子屏、宣传栏等为载体,广泛推广“苏解纷”小程序,方便居民群众实现线下矛盾纠纷线上调。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研发法治文化原创产品,拍摄类似“云端说法”“羊了个羊”等普法微视频,推荐居民原创法治作品向上评先争优。打造多元化普法阵地,升级市镇两级法治阵地、居民议事厅等,形成法治文化公园、法治小区、法治观察点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法治文化阵地集群,引导矛盾调解在基层、解决在基层。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