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苏州市相城区法律援助中心紧扣新市民、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需求,推出“法援惠新”系列举措,通过构建全域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机制、深化多元解纷,不断提升新市民、新业态劳动者的法治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一是畅通维权渠道,法律援助便“民”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构建“区-镇-村”三级联动法律援助服务网络,畅通新市民、新业态劳动者法律援助维权绿色通道。在区级层面,依托区综治中心(矛调中心)法律援助专窗,组建7人律师值班团队,采取“电话预约+上门服务”常态法律咨询模式,做到“第一时间接听、第一时间回复、第一时间回访”;在镇村层面,依托11个司法所和147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持续深化法律援助工作站点覆盖提升工程,在去年新增70个法律援助联络点基础上,升级改造5个工作法律援助站点,确保村(社区)法律援助站点覆盖率达98%,切实打通法律援助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是创新服务机制,法律援助惠“民”策。明确新市民、新业态劳动者法律援助服务标准,对涉及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业态劳动者案件,符合援助条件的简化法律援助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力争做到当天申请、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对“疑难、群体、多跨、突发、敏感”等五类事件,组织值班律师及时提供法律处置意见,把好决策应对的法律关。今年以来,全区共受理涉及新市民、新业态劳动者维权法律援助案件106件。同时,将普法宣传与法律援助深度融合,针对新市民、新业态劳动者法律需求,开展普法宣传进工地、进企业等活动,通过“相城普法”微信公众号推送案例解读、维权指引等内容10期,打造“指尖上的法律援助”平台,强化新市民、新业态劳动者法治素养培育。
三是深化多元解纷,法律援助解“民”忧。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工作模式,聚焦新市民、新业态劳动者“急难愁盼”问题,依托区综治中心(矛调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发挥“N+”机制优势,联合区法院、人社、信访等部门协同调处,让新市民和新业态劳动者来访来诉、定分止争“最多跑一地”“只进一扇门”,实现矛盾纠纷、维权保障“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一链条解决”。如张某入职某公司近一年,月薪5000元左右,后因公司单方面要求离职,双方产生争议。面对复杂的案情和当事人的抵触情绪,值班律师主动联系公司负责人核实情况,同时加强部门协调联动,经过多次沟通和协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公司当场支付张某15000元,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来源:苏州市相城区司法局 董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