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扇门”享全链条法律服务 苏州推动涉外法治建设提档升级
2025-04-24 16:30:00  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国锋

法治日报通讯员 唐梦恬

从太仓的涉外专题培训沙龙,到昆山法治护航赋能企业出海交流活动,再到成立“稳外贸”法律服务团和专家组,发布动态资讯和格式化通用模板,制定国别贸易法律服务指南和服务包,提供“一企一档”跟进式服务……

在江苏苏州,一场场涉外法治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成为这座开放前沿城市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注脚。《法治日报》记者发现,苏州正以全方位、多层次举措,通过制度创新、资源整合、平台搭建、人才培养等,构建涉外法治工作大协同格局。

系统谋划

苏州市委、市政府将涉外法治工作深度融入法治苏州建设的整体规划,犹如精心绘制一幅宏伟蓝图。2021年,苏州市委印发《法治苏州建设规划(2021—2025年)》等一系列制度性规范,为涉外法治建设明确重点和工作方向。这些文件就像是稳固的“四梁八柱”,夯实了涉外法治建设的基石。

涉外法律服务是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方面。苏州将现代法律服务业列为产业创新集群和新兴服务业的关键细分领域。2022年底出台《苏州市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及相关扶持政策,推动法律服务不断提档升级。2024年3月,《苏州市涉外法律服务集聚示范区实施方案》的印发,更是为打造强引领、高能级、多元化的涉外法律服务集聚示范区按下了“快进键”。

一个个构建涉外法治建设体系的决策部署,一项项聚焦涉外法治工作的创新举措,让苏州推动高水平涉外法治建设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

精准发力

“家门口就有涉外法律服务,让我们能更从容、放心地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江苏某科技公司负责人连连称赞昆山市境外法律服务中心“非常给力”。

该公司计划通过新加坡路径公司在中东欧国家新设公司,却因不了解境外投资备案政策而陷入困境。关键时刻,昆山市境外法律服务中心的值班律师张姝姝迅速伸出援手,提供从投资环境评估到境外公司注册的全流程法律服务,助力该公司成功设立国外子公司,加速了企业国际化战略布局。

随着苏州企业出海步伐日益加快,对涉外法律服务的需求也水涨船高。苏州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加快建设以苏州自贸片区法律服务中心为核心承载、联动推进中心城区和县域的涉外法律服务集聚示范区。

目前,苏州自贸片区法律服务中心已汇聚包括苏州国际商事法庭、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苏州工作委员会等在内的55家法律服务机构,真正实现了经营主体进“一扇门”,享受全链条法律服务的便捷,成为企业出海的坚强后盾。

与此同时,苏州中心城区和县域的法律服务业也蓬勃发展。姑苏法律服务产业园、高新区天都法律服务产业园等的涌现,形成了充满活力的现代法律服务业生态圈。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等县市则结合自身特色,做强海商海事、物流运输、智能制造、台商服务等特色法律服务,为企业提供精准、专业的法律支持。

苏州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上线的“全球一小时法律服务圈”,更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举措。通过提供线上需求响应、开设线下服务工作站,常态化开展“产业链+法律服务”等创新项目,为企业出海提供了高效法律服务,让企业无论身处何处,都能感受到苏州涉外法律服务的关怀与支持。

多元融合

“在新加坡的跟班实训中,通过导师指导、旁听案件、参与法律实践等,‘刷新’了我的认知。”来自国浩律师(苏州)事务所的律师黄亦依感慨于这场跨境研习之旅的深度“充电”。

2024年3月启动的“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律师交流合作项目”,为苏州涉外法治人才提供了宝贵的跨境研习机会。在为期三个月的跟班实训中,5名律师深度参与跨境并购尽调、国际法律文书撰写等核心业务。其间,黄亦依完成了某中资企业新加坡诉讼策略分析报告,获得客户高度认可。这次经历,为她的职业发展插上了“翅膀”,也为苏州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成功范例。

人才是涉外法治建设的关键。苏州深知这一点,积极构建“平台筑基、校地协同、实战赋能”三位一体法治人才培养体系,激发涉外人才队伍的“乘数效应”。

苏州市司法局还联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立苏州市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涉外法治人才培训基地,依托高校平台资源,开展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通过开展实务专项培训、建立人才库和专家库、招才引智等多种方式,苏州正加速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

苏州市司法局局长王益冰表示,苏州的涉外法治建设一直在提档升级,未来将积极推进国际法务区建设,构建更加完善的涉外法治工作体系,为苏州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道路上续写新篇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