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深化“小案共治”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2025-06-27 09:35:00  来源:法润江苏

昆山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小区常见矛盾纠纷,汇聚多元力量,创新探索“小案共治”模式,通过前端精准解纷、中端靶向普法、后端协同共治,全链条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一是前端及时解纷,矛盾化解在基层。推动解纷力量下沉一线。市法院设立物业融合法庭,构建“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分层过滤体系,提升“小案”处理效率。在某小区水管破裂侵权纠纷中,法官将法庭搬到小区广场,组织双方当事人举证质证,并邀请装修行业协会专家参与实地鉴定损失,精准划分责任促成和解,不仅高效解决个案,更通过“巡回审判”使旁听业主明晰类似纠纷处理流程与责任划分,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效果。市司法局整合市级巡回调解工作室、区镇特色调解室资源,引入物业行业协会等6个特邀调解组织、60余名调解员,组建“移动调解站”主动下沉,及时发现苗头,就地化解矛盾,有效推动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格局。目前,全市累计化解物业纠纷6345件,化解率达75.6%,物业纠纷行政投诉量大幅下降63.1%,源头治理成效显著。

二是中端精准普法,提升居民法治素养。针对小区治理高频痛点问题,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推进精准普法,有效提升居民法律素养,预防纠纷再生。线上依托“尚法昆山”全民积分平台和微信群,为居民提供7×24小时在线“法律问诊”,实现“快速法律响应”,居民足不出户即可解决疑问。线下司法局联合法院、住建、公安等部门,定期在小区广场举办“普法集市”,设置互动展板、情景模拟区,围绕高空抛物、文明养犬等焦点问题开展“订单式”普法。各区镇司法所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等载体推出“尚法课堂”普法讲座,发动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用通俗易懂的“乡音土话”为身边居民解读法律案例。聚焦物业管理需求,制作发布《物业服务规范发展司法指引》,将100个物业服务热点问题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普法问答,涵盖物业费、社区安全、纠纷解决等核心内容,有力普及了物业管理法规知识。

三是后端协同共治,构建长效治理格局。

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多方参与、长效运行”的协同治理机制,确保小案治理成果可持续。以社区为平台,组建由党员、居民、物管会成员构成的“事务监督委员会”,制定“小微权力”清单。定期召开“板凳议事会”,邀请业主、物业代表共商养老、垃圾分类等社区难题,形成“问题共商、难题共解”自治模式,成功引导居民从治理“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和“主导者”。实施走访机制,发动近千名网格员、楼道长组建矛盾纠纷排查网络,今年提前介入化解装修纠纷、电梯维保等问题127件。针对跨部门治理难题,建立“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响应机制。住建、城管、消防等部门根据社区“吹哨”,开展联合执法105次,有效整治飞线充电、僵尸车等社区顽疾9485处,确保“民生问题清单”件件落地见效,形成了治理闭环。

昆山市司法局:柯乐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