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姑苏区司法局立足“八五”普法终期验收关键节点,以机制建设、精准普法、创新融合、文化浸润为抓手,全面提升普法工作质效。
一是机制引领,构建普法责任闭环。围绕“八五”普法规划,聚焦年度普法重点任务,建立2025年普法责任清单制度。推行“共性任务+个性目标”双轨模式,明确39个区级部门及8个街道年度共性任务9项,个性目标98个,实现任务细化、责任精准分解。构建“清单管理+流程跟踪+督查问效”闭环管理机制,依托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强化统筹调度,发挥司法行政机关协调督促职能,全面压实普法主体责任。截至目前,常态化开展共性任务专项督导6次,推动国家安全教育、民法典宣传等重点法治宣传任务100%落实。
二是精准滴灌,深化重点人群法治教育。根据青少年年龄特点实施分层教育,面向低幼学生开展法治启蒙教育,面向中学生强化基础法律知识教育,面向职校学生重点培养职业法律素养。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创新开展“司法行政开放日”“法治+非遗”等特色普法活动45场次,惠及学生2000余人。升级企业“法治体检”服务,组建专业律师团队为25家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法律诊断,出具风险提示函12份,护航企业健康发展。针对新业态群体特点设立“小哥学校”“移动普法站”,开展“送法上门”32场次,发放包含风险防范指南的“法治加油包”700余份,稳步提升法治意识。
三是融合创新,打造特色普法矩阵。深挖苏州传统文化资源,将苏绣、苏扇、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法治宣传教育有机结合,精心打造“法治灯谜”“法治苏绣”等特色普法载体,持续增强法治宣传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结合“三八妇女节”“国家安全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法治+刺绣”“法治与中医养生”等“法治+非遗”互动体验活动,吸引参与群众1000余人次。构建线上普法平台,整合各部门普法宣传新媒体资源,联动户外大屏、移动电子屏等载体,滚动播放普法视频、主题普法海报;运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推送普法内容、推动法治宣传“看得见、听得懂、传得开”。
四是文化浸润,拓展法治实践场景。充分整合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等既有公共空间资源,将法治元素与自然景观、地方特色有机融合,形成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景观,实现法治文化与苏式生活的有机融合。升级优化“獬小薰法治游”“山塘法治体验线”“姑苏历史街区法治体验路线”等特色法治文旅精品路线,开展沉浸式法治实践教育,让游客在移步换景中感受法治文化魅力,推动法治宣传从“单向灌输”向“场景体验”转变。构建“15分钟法治服务圈”,设立“法韵行者普法驿站”10个、“法韵行者歇脚点”16个,为新业态群体提供歇脚充电、法律咨询等暖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