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激发基层治理能力,加快法治乡村建设进程,深化民主法治建设,新北区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三立足”举措全面打造基层治理“法治品牌”,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一是立足基层治理,整合资源“助长效”。在党建引领的基础上,辖区探索“普法+援法议事”模式,充分发挥2200余名“法律明白人”在政策法规宣传、收集社情民意、提供法律服务、矛盾纠纷调解、监督社会事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夯实“援法议事”的中坚力量。结合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专业优势,用好“法润民生”微信群,对自治组织章程、村规民约“把脉”,为社区重大经济、民生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决策和民事合同纠纷开好“法治处方”。龙虎塘等地“援法议事”普法宣讲团通过送法入户、法治讲座等方式开展“援法议事”活动,宣传“援法议事”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社区治理。
二是立足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促成效”。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良好效果,辖区在首推“19:00议事厅”这一覆盖镇村两级议事平台的基础上,借助“道德讲堂”等多元载体平台,因地制宜、探索创新,进一步丰富“援法议事”活动内容和形式,探索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特色品牌,薛家镇童子河社区被评为2021年全省基层援法议事范例单位。奔牛镇栀子茶园、星愿援法议事厅实现了“村民的事大家说、村里的事大家管”,春江街道推出“涛哥讲堂”普法系列专场讲座、“海纳百川议事厅”,三井街道“井然有序19:00议事厅”、“维度空间”将百姓议事、民情恳谈、居民议事会、人民调解等社区协商会议机制有机整合到援法议事工作范畴。
三是立足民生热点,创新形式“提质效”。在统筹把握城乡基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人民群众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基础上,为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议事机制,辖区初步梳理了群众性自治组织、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物业管理等涉及基层治理的法规文件,明确了社区依法履职事项、协助政府工作事项以及小微权力清单。“普法责任单位”、10个镇(街道)司法所与法律明白人、法律顾问、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协同发力,运用“驱快链”工作法,针对宠物饲养、垃圾分类、小区停车、高空抛物、飞线充电、婚姻家庭等居民诉求集中的问题,发挥法治宣传、道德引领、文化传承的“聚合力”,打造社区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加速器”,提升居民依法自治的“加速度”。
来源:常州市新北区司法局 王瑞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