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武进:“民俗+普法”更有“百姓味”
2023-01-30 09:33:00  来源:法润江苏

近年来,武进区司法局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探索将法治元素融入麦秆画、书法、剪纸等传统民俗文化,因时而动、因地制宜、凝聚力量开展“民俗普法”,使传统民俗文化更贴近新时势,焕发出新生机,大大增强了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法治满意度。

一是因时而动,多频次组织法治输送。利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在庙会、节场等场合,以“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德法涵养文明,共建绿色生活”“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等为主题,结合节日期间群众民俗文化需求,组织开展“法治春联进万家”“法治月饼齐制作”等活动。春节期间共征集、遴选出100余幅主题鲜明、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的春联,寓教于乐向群众送达新春的美好祝福。

二是因地制宜,多点位布局宣传阵地。依托各类法治文化公园、民主法治示范村、法治街区等阵地,将民俗元素与法治元素有机结合,营造群众欢迎的法治氛围。如在西墅村,以“卧冰求鲤” 的雕塑向群众传播民间故事中“孝”的力量,同时形象解读民法典中关于赡养的相关条款。

三是就地取材,多形式展现法治题材。武进地区多为农村,麦秆画、堆花团子、木雕、剪纸等民间艺术形式盛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理念、法治精神融入民间艺术创作过程,以精巧的民间手艺剪出“法治剪纸”,制作“法治麦秆画”,内容既展现了民间寓意和传统道德,也体现了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具有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等显著特点,充分彰显了法治底蕴,每每成为群众争抢收藏的艺术品。

四是凝聚力量,多层次开展宣传活动。在全省率先组建一支近百名非遗传承人组成的“法律明白人”队伍,广泛开展法治文化作品创作。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勤奋采风创作,将非遗艺术形式与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乡村振兴促进法等题材有机结合,创作了一大批法治文化作品,深受群众喜爱和好评。同时,注重交流互动,通过非遗“法律明白人”现场教授,群众积极参与制作,增强了互动性,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熏陶,进一步拉近了法治与群众的距离。

法治理念、法律常识、法治文化通过“民俗”载体展现,更能吸引群众;法条不再枯燥,变“学习”为“欣赏”,更能给群众留下深刻印象;改变传统摆摊发放折页的宣传模式,让现场群众参与到民俗法治文化作品的制作中来,群众更愿意收藏法治文化作品。

(常州市武进区司法局 陈玉花)

编辑:胡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