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市钟楼区司法局以完善新时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为着力点,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充分发挥乡贤在群众中威望高、口碑好等各方面优势,不断拓宽“乡贤+”工作路径,全力打造以平台为依托、以机制为基础、以乡贤为力量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升调解工作质效,助力乡村善治。
以“乡贤+网格”为引擎,提升乡村治理推动力。一是拓宽乡贤队伍。注重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挖掘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推选在乡镇有威望、热心调解、处事公道的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乡贤,以及选拔政法干警、退伍军人、致富领头人等新乡贤队伍;二是培育乡贤人才。依照任人唯贤的方针和“五有”标准,对选聘的乡贤调解员统一登记备案,加强对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综合素质审查,分门别类纳入乡贤人才库,实现乡贤调解员队伍的动态构建,提升乡贤调解员队伍的专业度和信服力,为乡贤调解员机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组织保障;三是强化法治保障。依托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学习、参与法治活动的方式组织培训,不断提高乡贤普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团队的“智囊团”作用,为平安钟楼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力量。
以“乡贤+法治”为引领,延续尊贤使能传导力。倡导文明乡风,乡贤的力量不可或缺。充分利用村级宣传栏和文体广场宣传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乡贤文化活动,在村级设立了传统道德文化大讲堂,讲述群众身边孝老爱亲、文明礼貌、移风易俗等先进典型;打造家风家训议事长廊,选树家庭美德、重诺守信、诚实劳动、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典型事例;乡贤调解员作为新型人民调解员力量,发挥着老党员、老干部威信高、经验足的乡土优势及“地熟、人熟、事熟”、为乡亲所信任的特点,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充当着“润滑剂”和“推进剂”,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热点、难点问题,维护邻里和睦、乡村稳定,确保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以“乡贤+联调”为突破,强化矛源实治精准力。一是加强乡贤纠纷调解机制。乡贤有其独特的“名人效应”、“村邻威望”和“多方视野”优势,在调和村内矛盾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司法所在积极探索建立以法治为引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以乡贤为依托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在普及法律政策、调处矛盾纠纷、反映社情民意、维护公序良俗、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定期对不稳定问题和“急、大、难”矛盾进行集中分析研判,推动形成源头预防、排查和化解工作合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以点带面、以面促优,推动“枫桥经验”落地落实。二是扩大警民联调覆盖面。通过落实“乡贤+警格”联调工作模式,将过去单一的“会议室坐诊”调解转变成如今的“茶话会”调解,以说法理、拉家常的方式开展矛盾纠纷调处,使乡贤+联调机制真正成为化解村民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在“警网融合”机制的基础上注入乡贤力量,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本土化优势,“警格”“懂法律、讲政策、会调解”的专业化优势和乡贤处事公道、德高望重的威望优势,构建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工作机制,在矛盾发酵之前了解情况,在矛盾化解中讲法、讲理、讲政策,带着亲情、乡情、真情工作,利用“小调解”化解“大矛盾”,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发生”的目标,实现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警务调解的互联互动,大大提高了乡镇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质效。
(钟楼区司法局 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