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市钟楼区积极营造公平、透明、高效、便利的营商环境,在全市率先建立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首批12名营商环境观察员于近日正式受聘上岗。
一是严把观察员“入口关”,打造特色品牌。扩大选聘范围,注重监督实效,从两代表一委员、企业高管、商会(协会)负责人中选择具备相应法律知识、热心营商环境监督工作、关心政府法治建设的各界人士,充分发挥观察、联络、监督作用,围绕营商环境,聚焦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等领域问需、问计、问效,收集关注企业和社会的各项诉求和呼声,及时发现营商环境建设中的问题困难,以客观公正地反映群众对营商环境工作的意见建议。首批12名综合行政执法观察员为化身为监督营商环境的“督导员”,对全区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日常监督,助力提高综合行政执法效能,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二是严把观察员“履职关”,及时发现问题。把监督“前哨”架设到企业和经营主体身边,发挥联络作用,宣传和解读全区提升营商环境有关政策和工作措施和法律法规,及时倾听、反馈企业和经营主体关注的营商环境问题和诉求,紧紧围绕营商环境相关的法治热点现象、难点问题,从“小切口”发现并解决“类型性问题”,搭建企业、经营主体和政府部门的沟通平台,畅通民意表达绿色通道,帮助化解涉企矛盾和纠纷。
三是严把观察员“保障关”,督促问题整改。建立营商环境观察员发现问题和提出意见建议的收集报送、梳理交办、整改落实、督察反馈、总结完善等工作闭环运行机制。促进问题整改和建议落实。不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交流情况,分析问题,听取区营商环境监督员对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区发改局、工信局、司法局、市场监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开门纳谏,根据观察员反映的问题深入基层,加强与企业和群众的沟通交流,及时回应、答疑解惑,总结分析类型性问题,构建发现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以“店小二”的态度服务企业发展,持续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品牌。目前,已收集整理建议、意见12条,均已分派落实。
(钟楼区司法局 贾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