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市天宁区坚持“三治并行”,积极探索依法治理新路径,全力构建更加安全、和谐、宜居的“强富美高”新天宁。
“智治”支撑,提升治理效能,实现矛盾调处闭环。针对基层源头解纷能力不强、群众自治参与不足、矛盾化解公信力不够等问题,天宁区依托一体化指挥中心平台,设置“郑能量法治堂”线上矛盾纠纷调处模块,融入数字化治理新理念,纵向贯通镇-村(社区)-网格三级,积极发挥网格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前哨作用,实现“人、案、事”要素集成。强化平台建设,平台对矛盾纠纷涉及到的相关部门进行精准派单,全流程闭环跟踪处置进度,全方面研判预防高发事项。累计处理涉劳动关系、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等矛盾工单1420件,调处成功率98.54%,办结率100%。
“自治”强基,凝聚治理力量,激活基层法治动能。建立村民自治示范点,常态化开展民意征集等活动,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涉及的相关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激发村民参与网格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推动农村宅改审批、土地资格确权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出台,有效减少土地流转、村集体“三资”监管等方面的矛盾纠纷。天宁区遵循“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坚持依法立约、以约治理,在全市率先制定《“乡风文明”积分制管理实施办法》,聚焦村居环境整治、外来务工人员管理等,年均化解矛盾880余件。
“法治”保障,夯实治理根基,护航企业行稳致远。在“中茭智慧港”等工业园区内设立法律顾问服务点,精选65名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成立党员先锋律师队,推动“三官一律”等走进企业,开展“法治民企”“法治暖企云上行”“产业链+法律服务”“百所进千企”等专项活动,为43家民营企业提供“法治体检”,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服务1860余次,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政策意识、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推行柔性执法模式,创新设立“首违不罚”惠企服务清单,减少因执法手段不当产生的涉企矛盾30余件。开展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15次,化解矛盾纠纷120余件,涉及金额1000余万元,有效为天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常州市天宁区司法局 宋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