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出台全国首部劳动教育领域地方性法规
2023-10-24 17:10:00  来源:法润江苏

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日前批准《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

《条例》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国内劳动教育领域第一个重要的示范性法律文本。

一是明确劳动教育内涵和适用范围。劳动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教育活动。适用范围包括常州市全市大中小学。

二是明确劳动教育管理体制及相关职责。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劳动教育工作的领导,将劳动教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劳动教育工作的财政投入,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工作促进保障机制。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劳动教育工作,其他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劳动教育相关工作。

三是明确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劳动教育应当作为家庭教育重要内容,融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制度体系。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引导和督促未成年人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保证每周家务劳动时间不少于两小时。

四是明确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应当建立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拓展劳动教育教学场所,配备相应劳动教育设施设备,并根据学生数量规模配备劳动教育专任教师;中小学按照不低于年度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总额的百分之三安排劳动教育经费。

五是明确构建劳动教育社会支持体系。每年五月为常州市劳动教育月,国家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应当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教育行政部门要推动建立劳动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并给予指导。

六是明确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制度。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认定制度和名录制度,由常州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教育行政部门将认定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纳入名录,并向社会公布。

七是明确建立校地合作和校企合作机制。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本行政区域内的高等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常州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的高等院校与地方的劳动教育校地合作机制,推动劳动教育教学和实践资源共建共享。

八是明确强化劳动教育保障和监督。将劳动教育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和政府购买服务目录,鼓励和支持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将劳动教育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体系。

常州市司法局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