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司法局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紧盯乡村群众法治需求,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聚焦营造法治氛围、建设法治乡村、化解矛盾纠纷、配置法律资源四大板块,打通乡村治理“神经末梢”,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
一是聚焦法护民心,浓厚全民普法氛围。打造法治阵地集群,按照“覆盖城乡、便捷民众、设置合理、功能多样”的要求,建成天目湖生态创新展示馆、庆丰村“田里·法之苑”等50余个具有地域、行业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拓宽普法宣传渠道。在《溧阳日报》、“法治溧阳”微信公众号、“自在溧阳”APP等线上媒介上推出《我执法我普法》《我是法治代言人》《法治大讲堂》等一批品牌普法节目,自2022年以来共播出190余期。培育法治文化IP,深度培育智慧普法品牌,设计“法治溧阳”logo和“观山”“笃笃”动漫法治吉祥物,提升溧阳法治宣传辨识度。原创《孟郊断案》国潮漫画、“民法典·三字歌”等系列普法微电影、动漫130余部,深受全市广大学生喜爱。
二是聚焦法塑民风,深化乡村依法治理。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连片打造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0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98个,有效发挥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在乡村振兴中的法治示范效应。创新“法律明白人”培育体系,在村(社区)干部、人民调解员、网格员、退役军人中选拔出1516名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法治素养、在村(居)中有一定影响和声望的人员担任“法律明白人”,进一步增强了乡村依法治理力量。增强村规民约规范性,选派优秀律师和经验丰富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法律顾问团,对全市228个村(社区)的村规民约进行合法性审查。工作开展以来,共剖析乡村移风易俗典型问题50余例,协助修订村规民约28篇,进一步增强村规民约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三是聚焦法护民安,筑牢平安稳定防线。主动融入“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建设,将司法所工作人员、镇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百议堂理事、人民调解员和人民来访接访人员等镇域社会治理资源纳入各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中,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和公共法律服务。擦亮“百姓议事堂”金字招牌,吸纳全市村级百议堂理事3508人积极投身基层治理,建立“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群众自治新方式。整合非诉解纷力量,探索开展“驻村法官+人民调解员+村干部+法律顾问+网格员+法律明白人”组团服务,以非诉方式化解大量矛盾纠纷,全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2022年以来,累计调处农村矛盾纠纷15773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四是聚焦法惠民享,延伸法律服务触角。打造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惠民”和“远程公证服务”镇域全覆盖,形成了覆盖市、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市镇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年均接待群众咨询20000余人次,接听12348法律热线4000余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00余件。强化涉农法律援助,积极开展“法援惠民生”“春风行动”“情暖民工”活动,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依法办理农民工劳动报酬支付、工伤事故赔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等案件。2022年以来累计办理涉农法律援助案件1900余件,为农民工群体支付诉讼代理费用、追讨劳动报酬、赔偿、补偿等共计1000余万元。开展助企法治体检,为乡村中小微企业提供法治体检,对企业规范经营、劳动用工、安全生产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推动企业依法生产、守法经营。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乡村巡回法律服务200余场,出具法治体检报告220余份、法律建议480余条。
溧阳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