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以来,天宁区积极探索提升基层法治建设水平的有效路径,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目标,推动基层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党建+法治”,筑牢基层法治“压舱石”。天宁区坚持以党建引领、法治护航为指引,成立“政法先锋党支部”,深入打造“党建+法治”特色品牌,悉心书写新时代党建、法治齐头并进的新篇章。整合基层社区、辖区单位和行业领域等党组织力量,以党员律师、党员政法干部、党员志愿者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助力基层法治建设,积极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团体组织为纽带、社会组织为依托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同时,整合各方资源,依托“律师行业党委教育实践基地”、“法律明白人”培育实践基地,打造“五社联动”服务模式,深度赋能基层法治建设。
“自转+公转”,拧紧法治建设“动力轴”。推进“自转”强基,兰陵街道以“民情茶座”法治阵地为依托,建立推行“援法议事”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居民“说事、议事、主事”新体系,着力沏好“法说民情公义茶”、“法安民心和谐茶”、“法润民生幸福茶”三杯茶,引导基层群众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确保相关诉求得到及时反馈和解决,推动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健全“公转”保障,强化各部门协作,探索“线上+线下”双渠道、“会议室+直播间+家门口”多空间普法形式,着力消除“肓点”、补齐“短板”、强化“底板”,推进基层普法工作的全面、有效覆盖,形成“公转带自转、自转促公转”良性循环,为基层治理开辟了一条接地气、合社意、暖民心的新路径。
“实效+长效”,答好为民解忧“必考卷”。天宁区把为人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贯穿基层治理工作的始终,逐步探索“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发展模式,着眼群众“需求点”和“关键点”破解难题。充分开展调查研究,精准匹配居民需求,以每月一表的形式制定计划并即时公布;坚持做居民“喜欢听、听得懂、学得会”的法律产品,做到解决问题有始有终、法律服务有心有意;将一村(居)一品创建、“最美网事”评选结合起来,建立建强基层治理长效机制,让居民真正体会到法治建设的实际成效。
(天宁区司法局 宋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