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经开区:汇聚多方力量打通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2023-12-25 14:57:00  来源:法润江苏

近年来,常州经开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深入灵活运用“枫桥经验”,将工作触角扎根群众之中,用坚实脚步丈量民情民意,走出一条社会治理的创新之路。

一、守“初心”,走好定纷止争“新路径”

村(社区)是基层最小的单位,是基层矛盾的前沿,也是监督有效覆盖的难点。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关乎村民的切身利益。2019年以来,勤新村和遥观司法所联合打造了“初心茶社”。一张笑脸相迎,一杯清茶解渴,一腔热情办事,村民可以来这里商民生、议民事、处理村民矛盾纠纷,党员也可以在这里集中学习,共话为民服务的大方向和小细节。2023年,更是将这种基层治理创新模式延伸到自然村——在孙塘村也设立了“初心茶社”,充分发挥政策解释、法律咨询等功能,回应了群众诉求,强化法律咨询、矛盾化解、心理服务等功能,实现各类矛盾纠纷在家门口“一站式”解决,把社会发展的红利通过现代化治理体系分享给遥观群众,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二、聚合力,下好社会治理“先手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前杨村的航运家园内有一片闲置的开放空地,由于风吹日晒、日久失修等原因,出现了地面缺砖不平、休息场所短缺等问题,成了居民堆物堆料的区域,影响了整个社区环境。为将这块闲置的开放空地再次利用起来,前杨村党委多次召开居民意见征集会,集中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居民代表们在会上畅所欲言为空地改造建言献策,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商讨下,决定将这片闲置空地改造成“邻聚里民主议事亭”,为居民架起沟通、议事、协商的“新桥梁”,打造对话、交流、互动“新空间”。“邻聚里民主议事亭”改造完成后,成为了一个基层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良好平台,航运管理办多次组织居民在议事亭共同协商邻里矛盾、外墙维修、绿化提升、充电棚安装、健身广场维修、雨污水管道疏通等难点问题,将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苗头、解决在小区,实现了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

三、善治理,搭好援法议事“大舞台”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留道社区巧妙运用“四手联弹”援法议事工作法,积极开展“援法议事”活动,创新探索“援法议事”活动的基层实践,不断在协商议事中注入法治元素、法治思维,为走好乡村振兴之路铺好法治基石。重阵地,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打造“留心援法议事堂”等社区商议工作室,不断扩大“援法议事”载体平台,夯实“援法议事”基础;重队伍,充分发挥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党员干部等在“援法议事”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持续加强社区“援法议事”队伍建设,有效提升“援法议事”活动质效;重宣传,将法治宣传教育与“援法议事”相结合,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方式,实现法治宣传与法律服务有机结合,努力营造“援法议事”活动氛围;重责任,将“援法议事”活动与“八五普法”工作相结合,制定法治工作计划,狠抓整体推进,进一步落实重点工作任务,以更有力的举措推进“援法议事”活动的开展,夯实“援法议事”的社会基础。

(常州经开区司法局 丁毅)

编辑:胡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