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市钟楼区高度重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充分挖掘整合地方文化特色,创新建设方式、拓展建设领域、提升建设档次,法治文化阵地的凝聚引领作用和惠民服务能力得到充分彰显。
一是从“个性盆景”向“全域风景”转变,实体阵地全覆盖。围绕钟楼特色文化,以群众法治需求为导向,采取共投、共建、共享的模式,打造全国首家司法行政主题公园——西林公园;“大运河法治文化品牌项目”——新博智汇谷;“八五”普法以来全市首家法治文化街区,街区全长约780米,环绕区政府,展示面积近万平方米,辐射人口达3万余人,展示了法治钟楼建设的整体风貌。各板块着眼“精品意识”、强调“个性需求”,按照“一街一品”的规划,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法治微景观。永红街道清一社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打造特色法治花园--法治兰园,五星街道的龙湖反诈体验馆、荷花池街道的荷花法治文化广场、时光沉浸式反诈主题长廊、西林街道的法治文化特色园等,打造法治文化阵地“示范集群”,做到了“示范集群——引领带头——逐步建设——全面覆盖”。全区107个村(社区)都建有固定的法治宣传窗(宣传栏),每年不少于12次内容更新。村(社区)法治大讲堂、法治书屋已成为基层法治培训的主阵地,实现了区、镇(街)、村(居)三级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
二是从“大水漫灌”向“精准发力”转变,流动阵地出实招。为打通法治为民最后一公里,精心打造“法润钟楼·公益普法直通车”,开往城乡集市,驶向邻里乡间。利用车载电视滚动播放普法小视频,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法律咨询等,以法治思维关注民生,用法治方式激活善治。吸纳普法讲师团、法律明白人、草根名嘴、普法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等“五支法治宣传新军”,走进校园、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走进工地,时时讲法、处处见法、人人学法。区检察院“诚明法治宣讲团”通过分众化定位对象、菜单化定制内容,组织青年干警深入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开展案例巡回宣讲,向社会公众宣传法治理念和法律知识,实现与普法需求的点对点衔接。区城管局成立了全市首个城管系统的“民法典宣讲团”,通过开展专题辅导讲座、“法律十进”等形式为全区提供全面优质的民法典宣讲服务。“强强•彩虹桥”青少年维权公益团队,为残疾人、农民工、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法律咨询及诉讼指导等公益法律服务,成为全省首批15个律师公益法律服务品牌之一。区妇联“生命关爱 法润心语”公益课堂走进辖区各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预防学生欺凌、心理关爱、法律宣讲和法律援助等公益活动25场,为未成年人筑牢安全法治屏障。
三是从“知识普及”向“精神培育”转变,网络阵地显活力。实施“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行动,利用网络媒体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宽的优势,打造网络法治文化阵地,加大普法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力度。在“钟楼普法”微信公众号创新开辟“法‘论’民生‘温度法则’”栏目,紧跟热点解读典型法律案件,已发布26期,获常州市普法品牌创新项目奖。在全区开设15个“法治直播间”,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律师、村(社区)法律顾问、普法志愿者化身“普法主播”,针对群众的法律需求和群众关心关注的法律问题,以法律法规宣讲、经典案例剖析、热点问题讲解等形式,传递法治力量。创作了一批颇具时代性、趣味性、互动性的法治动漫作品,如“青说”民法典系列视频5部、法润钟楼“漫”说民法典短视频32期、“法润钟楼·青少年公益普法线上专题”系列动漫微视频18期等,多次被江苏省司法厅官微转发。区检察院推出“钟检订制”品牌,以普法工作重点和百姓关注热点,个性化订制普法视频,成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国民产品,《教唆、诱骗未成年人实施犯罪?这部法律重拳出击》获评《今日说法》栏目2022年度影响力法律融媒体作品,《出发》荣获第七届平安江苏“三微”比赛微电影类优秀奖、原创剧本类优秀奖,《三霸覆灭记》获得微视频类三等奖。《爱的家长会》,视频聚焦社会热门话题“父母如何依法带娃”,35分钟点击量超10万,获得热烈反响。
常州市钟楼区司法局 贾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