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市钟楼区积极整合资源,与多方联动,研究制定了“无诈商圈”“无诈学校”“无诈企业”“无诈社区”等系列创建方案,推动实现反诈防范宣传规范化、清单化、标准化,织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防护网”。
创建“无诈校园”。推进“无诈学校”创建,通过举办“开学第一课”反诈知识讲座、创建“无诈班级”“无诈寝室”评比、将反诈宣讲植入校园广播和公众号等平台,切实提升反诈宣传覆盖率,形成校园反诈的浓厚氛围。开展“大手拉小手,反诈进校园”系列宣传活动,积极进驻校园,明晰诈骗真相,通过发放资料、法治宣讲等多种方式,携手共创平安无诈校园。开展反诈专题讲座,通过详实的理论分析和鲜活的事例解读,生动地向大家介绍了电诈犯罪的特点、犯罪分子的主要作案方式以及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建立“反诈宣传员”制度。“反诈宣传员”在校园内组织开展知识问答、专题绘画比赛评比等系列活动,切实增强师生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并通过学生将反诈知识传递到成千上万个家庭中去,营造“全民动员,全民反诈”良好氛围,为有效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创建“无诈校园”打下坚实基础。
创建“无诈商圈”。南大街派出所结合辖区商圈密集、商户众多实际,建立“商户反诈联盟”,形成反诈矩阵。开展现场宣讲50余场,制作反诈短视频30余部;在商圈周边建立反诈体验区。目前,已建成北大街“反诈亲子长廊”、龙湖天街反诈步道、西林无诈广场、城建学院“反诈情报局”4个沉浸式反诈体验区,为周围商户提供良好的环境。此外,由工作人员亲自动手设计防范电信诈骗“五提示”反诈贴纸,并将其贴于商品外包装、扫码点单处等部位,依托门店销售、外卖配送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扩大反诈宣传受众范围。在全区发起反诈志愿者招募,邀请乐于奉献,热爱公益事业,能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及日常业余时间参与公益活动的志愿者,在协助派出所民警、司法所工作人员进行防诈反诈联防联控宣传的同时,提高其识骗防骗能力。
创建“无诈企业”。针对辖区内小规模企业数量多、从业人员基数小但分散的状况,创新构建启动“1+1+1”联动反诈模式:每“1”个企业配置“1”名“反诈讲师”,指导“1”名员工成为“反诈员联络员”,并为其提供“点对点”“一对一”反诈培训,再由“兼职反诈员”灌输辐射给身边员工。目前,“1+1+1”联动反诈模式已覆盖辖区企业38家,员工5200余人,社区民警已经“点亮”35个辖区微信联系群,开展专题讲座17次、发布以辖区真实案例制作的防诈小贴士96期,辖区涉企电诈警情、案件数、损失数分别同比下降14.53%、33.3%、15.8%。此外,还联合企业将反诈宣传融入企业岗前培训;印制《给企业员工的一封信》,由“反诈联络员”于企业晨会宣读;制发含反诈信息、报警电话、厂牌信息于一体的警民联系卡2万余张,将宣传阵地延伸到了生产车间、员工生活区等区域。去年,共建立警企反诈联盟微信群794个,覆盖7万余人。
创建“无诈社区”。在社区成立群防群治“星安联盟”,发动群众自防自治以推进社会共管共治。面向网格员开展反诈培训宣讲会,全面梳理汇总辖区电信诈骗类案件发案情况,通过对以往案例的研判,归纳出受骗人群特点,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宣传防范、干预劝阻等各项措施。创新推出“给我两分钟”反诈方式,通过真实案例,以案释法讲解刷单、投资、冒充客服等6种常见高发诈骗类型手段及特点,提醒群众遇骗不轻信、不转账、不惊慌、及时报警。注重新业态人员参与反诈工作。广泛收集来往御水华庭小区的快递员、外卖小哥的联系方式,让他们加入“小哥反诈群”,邀请社区民警定期在常州市钟楼区见义勇为基金会御水华庭工作室为小哥们培训反诈技能。此外,加强重点号段屏蔽设置,鼓励安装“测一测你的易受骗指数”防诈小程序,坚持将宣传工作落到“最后一米”。
来源单位:常州市钟楼区司法局
作者姓名:贾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