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是大实话、办的是身边事、解的是群众难”。金坛区尧塘街道西华村在小茶社内,村民们边品茶边交谈,把普法宣传融入到烧水敬茶当中,来者皆是客,用心把话讲,让茶社成为倾听村民真心话、收集村情民意、普及法律知识的新平台,在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中激活了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民生面对面,干群心连心。西华村以“提高法治意识、拉近党群关系”为目的打造微型“好邻居茶社”。村干部实行轮岗制,保证百姓“找得到人”。每月5日是西华村“党员干部固定活动日”,当天由西华村党总支书记、法律明白人孙华东同志值班,泡上一壶好茶,等待老百姓上门聊天答疑。茶社的门时刻为每一个需要它的人敞开着,哪怕宣泄牢骚,也可以拉近距离。这种非正式的交流营造了轻松的氛围,干群面对面,真正实现了服务“零距离”。
融法律资源,建法治乡村。“家长里短一杯茶,邻里沟通一桌子”。西华村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将网格员、党员志愿者与“法律明白人”纳入一线纠纷化解力量,依托他们熟悉村情民意的优势,边品茶边交谈,根据人情和法理秉公评议。同时结合“三官一律”和“援法议事会”等法律资源,赋予茶社新的内涵,兼顾村民调解和法律宣传,让“民生茶社”模式成为村委加快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有效探索,讲事实、懂道理、明政策、寻法律,推动法律服务更好深入基层、惠及民生。
拓民意渠道,助乡村治理。基层治理要让绝大多数村民都满意,就必须聚集全体村民的智慧,依法做事,公正公平,为这个大家庭出谋划策。听民意、解难题、促发展,几杯茶的功夫,更好帮助解决困难群众帮扶、空巢老人日间照料、低收入家庭创业增收等许多问题。“民生茶社”模式把基层民主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组织群众广泛参与协商议事、民主决策,助力打通广大干部和群众沟通“最后一公里”的瓶颈。
西华村“小茶社”既增强了村民们参与社会依法治理和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与能力,也为村委更好地服务群众创造了有效渠道,成为了一块聚民心、听民意、聚民力、筑同心的新阵地。
来源单位:常州市金坛区司法局 姚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