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辖区群众的法治意识,天宁区茶山街道积极探索法治教育的新路径,通过“沉浸式普法+非遗传承+亲子互动”的创新模式,开展了一场以“非遗润法意 国潮启新章”为主题的法治教育活动。
一是IP赋能:法治教育焕发青春活力
活动巧妙利用热门动画电影《哪吒》的IP效应,构建起“观影+研讨+创作”的三维普法体系,为青少年打造沉浸式的法治课堂。社区法律顾问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校园霸凌典型案例,通过“情景再现+法条解析”方式展开互动教学,引导青少年面对校园霸凌时,既要有反抗不公的勇气,更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二是非遗载道:剪纸艺术传递法治精神
活动邀请非遗剪纸传承人李老师,指导青少年们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法治精神巧妙结合,创作“法治哪吒”系列作品。红纸翻飞间,一件件蕴含法治寓意的剪纸作品应运而生,象征正义的乾坤圈化作“法律之盾”,燃烧的风火轮幻成“维权利剑”,实现了传统技艺与现代法治精神的美学共振。同时,这些承载着法治基因的剪纸作品,将走进校园橱窗、家庭客厅和社区宣传栏,让法治精神如春风化雨,滋养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三是代际共学:家庭互动深化法治观念
在“亲子法治工坊”专区,20组家庭共同参与“法治窗花”创作挑战。家长与孩子在社区志愿者的帮助下,共同设计窗花构图,创作了包含“宪法天平”、“民法典竹简”等元素的剪纸作品,在技艺传承中实现了法治观念的代际传递。这种“做中学”的普法模式,不仅让法治教育更加生动有趣,还增进了亲子之间的互动与理解,深化了家庭成员的法治意识,真正实现了法治意识入脑入心。
当非遗剪纸的缕空纹样邂逅法治精神的时代印记,一场文化创新的火花照亮了普法教育的道路。下一步,天宁区将继续深化这一创新模式,通过建立“法治非遗作品展陈角”、组建“少年普法宣讲团”、开发“法治文化体验包”等多元化举措,将活动成果转化为可持续的法治教育资源,进一步推动基层法治建设。
常州市天宁区司法局 宋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