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宜兴,文化先行。宜兴市坚持将法治与文化有机融合,积极打造一批有载体、有特色、有氛围的法治文化阵地,不断加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
一是多样化实现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充分利用村居现有的道德讲堂、农家书屋、法治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场所,以创建民主法治村(社区)为契机,巩固发挥好普法宣传专栏、法律图书角等传统阵地,高标准建成民主社区法治休闲河滨、尚法长廊、前城法治园、漕东法治文化广场等,把握节点,抓住热点,深入推进“法律六进”活动,组织普法志愿者普及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营造浓厚的学法、用法、守法氛围。截至目前新增法治宣传栏80多个、法律图书角10多个,新建成法治文化广场4个,开展各类普法活动100余次。已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41个。
二是便民化闯出法治文化平台新路子。充分整合法律专业服务队伍资源,落实一村一社区法律顾问制度,由送法进村居向法律驻村居转变。该市利用妇女微家、小桔灯课外辅导站、太华“周三志愿服务日”、湖父深氧早课堂等平台,广泛开展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矛盾化解等服务活动,形成群众感受法治文化的“便民站”。此外,在交通台开设“律师在线”栏目,由律师每周做客直播间及时解答法律问题,打造互动式的“法律课堂”,同时升级微信公众号内容,增设以案释法、法治放映厅栏目向全市传递法律知识。
三是品牌化推进法治文化意识广渗透。挖掘整合陶文化,创办宜兴“法德堂”法治陶刻研创中心,将书法、绘画、篆刻诸艺术融于一体,锲入法治元素,创研了法治文化特色产品近600件。注重法治文艺作品的创作,组建了一支法治文化锡剧团、法治文化合唱团,深入村居开展法治类歌舞、小品等演出20余场次。探索青少年的案前预防教育,建设“阳羡爱心港青苗护航站”,创办《赋能小报》、编制手绘法治图册、开通“青心向阳”线上法治教育平台等,初步形成了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法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