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五精”举措加强法治乡村建设
2020-05-15 16:53:00  来源:法润江苏

近年来,无锡市惠山区紧抓法治惠民的“安民之道”,以德法涵养为基、以创新发展为要、以基层治理为本,按照“五精”举措大力开展法治乡村建设,深入推进百村善治工程,全区建成61个省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占比53%。桃源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谢村社区、张镇桥村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一是精心服务搭建惠民“大舞台”。搭建覆盖区、镇(街道)、村(社区)、居民楼道四级公共法律服务网格化信息化平台,打造“一站式全岗通”司法行政服务站,方便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办理等法律服务。布设智慧司法网端,建立远程业务平台,配备桃娃智能机器人、互联网无人律所,安装会商系统,建立起远程调解通道,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巩固深化“桃娃春播·百名律师百千万”三年行动,推进完善“双微双员”服务机制,聚力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七个共同体”,实现法律援助网上申请村村通。

二是精化自治架起群众“连心桥”。强化村(社区)“四民主三公开”,修订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编制乡村小微权力清单,推动“院落自治”“楼道自治”,聚合党员、楼道长、志愿者、乡贤等“一核十力”多元共治,打造党建先锋驿站、成立居民议事厅、组建楼道议事群等百姓说事平台,参与民生建设、问题调解、基础建设等社会公共事务。总结推广“礼蕴玉祁”法治建设、张镇桥村“基层治理五网共振模式”、金惠社区“金乡邻议事会”等典型经验做法,进一步发挥特色文化、乡规民约等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法治路径。

三是精细管理深耕治理“责任田”。打造“警格+网格”双网融合体系,按照网格划分、职责梳理、人员配备、信息采集、服务标准“五统一”事项,全区划分综合网格819个,调剂配备专兼职网格管理员2457名,实现社会管理、便民服务、多元共治“三入网”。按照分“条”分“块”模式,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指挥中心,整合派出所、城管、人社、司法等职能部门,建立联动转办机制。将村(社区)网格员、小区保安等群众自治力量纳入网格,合力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

四是精研机制解好百姓“烦心结”。推进启动区非诉讼服务中心和法院分中心,依托惠民联合调解中心在西漳片区建立非诉讼纠纷综合化解平台,初步形成惠山非诉讼纠纷化解“1+2+7+N”的工作局面。创新打造“桃伯伯桃阿姨”特色调解联盟,规范建立26个老兵(老班长)调解工作室和特色调解工作室。创新“所所对接”模式,联合派出所民警、司法行政人员、律师等,建立“公调对接微信群”,形成集治安调解、民生救助、法律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工作平台。启动“律调对接”模式,联合设立“合同诊所”,为中小企业提供合同审查等服务。加强检调、劳调、访调、诉调、交调、医调等工作,健全多元化调解工作机制。

五是精准普法传播法治“好声音”。大力加强大运河法治文化带惠山段建设,积极讲好“法润惠山—桃娃春播”品牌故事,把百年凤阜戏码头、历史文化名村礼社古村、“青城导社”党性教育基地等串点成线,打造集历史文化、法治元素、廉政建设、红色党建“四位一体”的精神文明高地,将法治文化建设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格局。广泛开展“德法涵养文明”主题活动,探索乡村“道德银行”建设,扎实开展“法护人生”“法进家庭”“法润村居”系列行动,组织开展“重家教、立家训、传家风”活动,推动乡风文明,助力乡村善治,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