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扎实做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聚焦青少年法治思维培育,高水平整合资源、高标准建设阵地、高频率开展法治实践,筑牢学校教育主阵地,整合社会多方法治资源,大力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高频率开展法治宣传。宜兴市司法局突出发挥“互联网+”新媒体作用,通过线上法治问答、实地互动游戏、法治微视频传播、法治案例宣传等多种形式宣传各项法律法规,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激发学生学法兴趣;充分利用“两微一端”指尖普法优势,在宜兴司法公众号中普及反家庭暴力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民法典等与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知识,并专门制作与青少年相关《“剧”说民法典》系列视频4期,让法治教育不乏味。同时积极鼓励广大青少年参与长江保护法》、宪法等法治文化作品创作,让法治教育浸润青少年生活学习中。
二是高标准建设法治校园。用好学校这个青少年学法主阵地,持续深化“普法进校园”“法治副校长”等青少年普法工作机制。区司法局联合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教育局等部门开展“开学第一课”,围绕“高空抛物、校园欺凌、禁毒、反诈”等话题以案说法,让在校学生了解法治重要性。组建由法官、检察官、公安民警、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为主力军的法治副校长队伍,现全市107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已达到覆盖率100%,在全年各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对应专题法治课堂,实现普法教育常态化,有效提高青少年法治意识。
三是高水平整合社会资源。以社会力量为补充,聚焦未成年人公益普法,探索更加多元的法治宣传服务。以青年律师为主体的“青言法语”律师宣讲团常态化开展校园专项法治讲座,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坚持品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并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并行。积极推进红色爱国教育基地、青少年法治实践基地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强化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通过乡村复兴少年宫平台上线精品公益法治课,同时畅通青少年法律援助渠道,贯彻法治理念、加强基地建设、突出法治实践,依托阵地建设开展覆盖广、专业精的法治服务,筑牢广大青少年普法教育的平台。
宜兴市司法局 马浚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