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司法局认真贯彻“一带一路”倡议部署,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通过提高涉外律师培养精度、拓展公共法律服务深度、加强涉外纠纷化解力度三方面,为涉外经济保驾护航。
一是提高涉外律师培养“精度”,打造人才“供给链”。建立健全优秀涉外法律服务人才推荐机制、服务推介与需求供给对接机制,通过组织模拟国际仲裁、英语演讲等活动,提升涉外律师基础素养和能力。开展“名师带徒”团队式实践培养,组建涉外人才梯队,逐步提升涉外法律服务人才“供给量”。同时,借助高校资源和优势,与高校共建律师教育基地,开展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常态化教育培训,举办涵盖涉外业务实操技能、境外投资风险介绍、跨境并购与财务实务、跨境争议解决、法律对策研究、法律英语等多项内容的涉外律师研修班,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团建设和全国律协“一带一路律师联盟”,为全市涉外法律服务做好人才储备。
二是拓展公共法律服务“深度”,搭建政企“暖心桥”。一方面,开辟“一带一路”公证服务专窗,为外商投资企业参与商务活动提供专业、优先的公证服务,畅通办理护照授权书、入伙协议、变更合伙人、变更地址等事项渠道。另一方面,联合无锡市律师协会宜兴分会组建“涉外商事法律服务帮帮团”,协助企业处理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涉外仲裁调解服务、涉外商事公证等问题。同时,主动对接政府涉外经贸活动,近日在环科园“一带一路”绿色产业与技术交流会暨2023年发展中国家水与卫生培训班上,“涉外商事法律服务帮帮团”法律顾问为来自斯里兰卡、菲律宾、埃塞俄比亚、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塔等11个国家的代表就国际仲裁、诉讼、公证等内容进行解读并按需提供法律服务。
三是加强涉外纠纷化解“力度”,优化营商“软环境”。构建“一带一路”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全面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法律援助等资源,组织各类调解机构定期开展涉外企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推行“繁简分流、简案快办”机制,用好诉调对接、访调对接、仲调对接等方式,及时排查并化解涉外企业合同纠纷、劳资纠纷、损害赔偿等矛盾纠纷。在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外商投资企业聚集地,吸纳当地侨商、法律顾问、司法人员组建涉外纠纷调解团队,开展涉外商事法律咨询,并处理应对各类国际商贸争议。今年以来,已开展涉外企业矛盾排查60余次,成功调处涉外企业劳动争议、商事合同等各类矛盾纠纷180余件。
宜兴市司法局 孙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