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村规民约“约”出和谐法治好乡风
2023-11-30 19:43:00  来源:法润江苏

一纸“约定”涵养文明乡风,唱响法治主旋律。紧密结合村情民情、村风民俗的村规民约与村民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语言如春风化雨浸润百姓生活,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近年来,惠山区辖区内的村(社区)从维护本村的社会秩序、社会公共道德、村风民俗出发,以制定村规民约的方式加强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守法、懂法的法治理念蔚然成风。

一是量体裁衣,村规民约接地气。“张镇桥 地杰灵 村规民约久流传”“守纪法 懂规矩 个个文明好公民”……张镇桥村现行的村规民约采用“三三七”句式,朗朗上口,易读易记,其内容包括村风民俗、立身处世、生态文明和社会治理等篇章。近日,张镇桥村村规民约入选无锡市优秀村规民约。2019年4月起,为了改变以前村规民约内容繁杂冗长、条文不便记忆的缺点,张镇桥村经过成立起草小组、拟定初稿、讨论修改、张榜公示、并经村民大会通过发布等步骤,以顺口溜的形式重新修订了村规民约。新版的村规民约不仅易读易记,而且很接地气,内容涉及移风易俗、村民议事、文明停车、抵制违章私搭以及志愿服务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为引导村民践行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张镇桥村通过先锋驿站、“清风林”、法治长廊、“惠邻先锋·生活益站”等阵地建设,实现了全村10分钟法治文化传播圈,各类文明实践、宣传活动渠道更快捷、效果更实在,同时,探索运用“积分制+网格化”乡村自治新方式,以积分制管理为推手,让村民潜移默化接受社会主义传统美德教育,引导文明乡风。

二是植根乡土,文化气息更凸显。“秦巷村 始于明 扬人文 百业兴”秦巷村的村规民约采用“三字经”的形式,分为六个篇章。这一篇由秦巷村文化协会组织拟定的村规民约凸显了该村浓厚的人文气息。秦巷村有700余年历史积淀,最初因宋朝词人秦观后人移居至此而得名。2015年,秦巷村成立无锡市首个村级文化协会“惠山区秦巷村文化协会”,立足于传播与深耕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其后,该协会创办《秦巷人文》期刊、筹划编纂《秦巷村志》、参与论证修缮秦巷当铺、组织拟定《秦巷村村规民约》,在传承文明、教化民风方面发挥长足作用。近年来,秦巷村利用当铺、村史馆和先锋驿站等阵地多点打造文化宣传网络,同时以文化传承凝聚起文明传播的合力,凭借志愿服务、微观自治等抓手,进一步引导村民践行村规民约。

三是融入村景,文明新风绘画卷。走进杨西园村,平坦宽阔的环村路四通八达,干净整洁的民居整齐排列,村头巷尾随处可见精心打造的文明宣传栏、法治宣传栏主题墙绘、景观小品等,该村的村规民约固化为铁艺小品,融入了整体村庄景观。近年来,杨西园村在人居环境提升上成果显著,道路更平整了,绿化更优美了,设施更完善了,更重要的是人心齐了,文明新风也“吹”起来了。杨西园村目前有8支志愿者团队,近200名志愿者,年均开展志愿活动80余场。志愿者们利用志愿服务、宣传牌、入户走访、进门普法、微信宣传、发放倡议书等各种途径,长期宣传文明风尚,号召全体村民守法、懂法,要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美丽家园的建设,共同践行村规民约,在杨西园村,农村新景与文明新风互相交融,绘出美丽乡村画卷。

惠山区司法局 徐 蕾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