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难在基层、重在基层。为开创社会治理新局面,无锡市锡山区以“社会治理创新突破年”为抓手,把准治理重点,完善管理机制,实现以“小窗口”推动“大治理”,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以“小机制”实现“大突破”,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发展新格局。
一、用好“力量下沉”钥匙 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建立 “两级下沉”机制,镇(街道)党政领导、机关各部门下沉至各村(社区),各村 (社区)街管以上干部下沉至各网格,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工作责任体系。健全“街道-村(社区)-网格-微网格”四级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改善基层治理的“微循环”,细化村(社区)最小治理单元,并将党员、楼栋长、平安志愿者等纳入微网格联络员队伍,发挥主动巡查、发现问题、管理服务等方面作用,全面做精做细“微网格”治理,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精网微格”治理体系。坚持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利用各村(社区)“法律明白人”、网格员、调解员、社区民警、平安志愿者等熟悉地区环境、工作靠前的优势,通过入户走访、个别约谈、重点定位等,对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和苗头性隐患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拉网式排查,做到不漏户、不漏人、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登记在册,分级调处、限期调处,责任到人、及时化解,切实做到“早发现、快调处”,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用好“多元联动”钥匙 形成解纷破题“处理器”。
整合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资源力量,推进“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体系建设。派驻信访、司法、社保、妇联等部门人员,形成“5+2+N”常驻+轮驻+叫驻模式,开展矛盾纠纷调处、信访接待、法律援助、诉讼等服务。针对村(社区)无法调处的矛盾纠纷事宜,由工作人员上报至指挥中心,中心根据职责派单至服务窗口,服务窗口协调街道职能部门处置并反馈至中心形成闭环,避免矛盾上行,为村(社区)提供坚强后盾,成为矛盾纠纷化解的“中央处理器”。信访联合综治、建管、人社等相关部门,关注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矛盾纠纷领域,全面加强特殊困难群体的权益保障。建立“访调对接”融合化解纠纷模式,聚焦多发性、涉民生、涉众型矛盾纠纷苗头,由被动“等、听”转为主动“问、谈”,全面掌握辖区内风险隐患点,全力压降群体性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多部门联动化解疑难复杂信访事项26件。
三、用好“基层赋能”钥匙 建优共治共享“朋友圈”。
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依托镇(街道)微信公众号、村(社区)工作微信群、“法润民生群”、LED电子屏等载体,在辖区全方位开展《信访工作条例》宣传、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宣传。通过上门发放材料、法治教育讲座等形式,积极引导广大群众通过合法渠道反映诉求,在宣传走访的同时,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接受群众咨询,进一步提高辖区群众的法治意识。厚德苑社区联合锡山区慈善会、希昕社工事务所共同开展 “社区环境‘亮’起来”文明议事活动。40多位居民朋友齐聚一堂,现场进行辖区环境满意度调查,围绕小区现存问题分组展开热烈讨论,社区工作人员认真记录大家提出的问题与建议,确保每一个声音都被认真倾听,每一个建议都得到认真对待。年余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形成“一小三微”安置房小区管理服务新模式,全覆盖划分“小红格”,打造“微阵地”、提供“微服务”、做实“微治理”。建立双向联系制度,通过召开居民代表会议、民情恳谈会等协商议事形式,对矛盾纠纷进行及时疏导化解。发挥辖区党员在楼道“红色细胞”作用,第一时间了解居民所需所求,第一时间排查发现矛盾问题,全面提升社区综合治理水平。
锡山区司法局 徐丹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