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134”机制绘就基层治理新“枫”景
2024-09-12 14:57:00  来源:法润江苏

江阴市司法局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新征程中,不断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立足辖区纠纷多元化、性质多样化、内容复杂化的特点,形成“134”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着力推动社会矛盾化解,绘就基层治理新 “枫”景。今年以来,全市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1961件,调解成功率100%。

一是集约资源力量,组建1个“中心”。设立“一站式”接待大厅,以镇(街)综治中心为载体,汇聚力量,加大投入,设置问询台、自助服务区、窗口服务区等功能区域。引入“无人律所”,整合司法、信访、社会保障、规建、综合执法、派出所、交警等各方力量资源入驻,设立综合服务、行政调解、信访接待、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等窗口,为群众提供来访接待、矛盾纠纷调解、信访代办、法律援助等服务。设置“专业性”调解空间,设立劳动仲裁庭、心理咨询室、法治教育室及各专业调解室等,着力开拓人民调解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建立“规范化”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规程,组织开展入驻调解人员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调解人员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面对来访群众不同调解需求发挥各自优势。建立“首问责任制”,实行矛盾纠纷“周排查、旬报告、月研判”,定期召开分析研判会,研究部署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

二是厚植“一体”优势,健全3级“网络”。以基层网格为“前哨所”,推行“调解网格化”机制,督促网格员在日常工作中多收集社情民意,对发现的矛盾纠纷及时上报至镇(街)综治网格中心,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以村级网络为“中转站”。村级网格主要负责调处日常矛盾纠纷,对群众的“矛盾”诉求第一时间上门调解,对较大的矛盾纠纷迅速响应、及时转派。以镇级网络为“终结站”,镇级网络主要负责调处较大矛盾和有可能引发重大治安事件的矛盾纠纷,对发现的较大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召集有关部门、律师、“两代表一委员”、调解员进行会商研判、精准施策,合力化解。以援法议事厅、民情茶室、信访评理室等为支撑,真正实现“琐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通过夯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桥头堡”,织密镇、村(社区)、网格三级“调解网络”。目前,全市设立镇(街)、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299个,配备调解员1373名,专职调解员472名,专职网格员455名,兼职网格员759名。

三是聚焦提质增效,强化4个“联动”。村级联动,充分发挥村(社区)的前沿优势,根据“每户必进、人员必访、矛盾必调、实事必办”总体要求,坚持全面排查和重点排查相结合,定期开展集中排查,确保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有人发现、有人受理、有人调处。公调联动。根据“有方案、有人员、有场所、有机制、有成效”的“五有”要求,进一步压实驻派出所调解员职责,提升“公调对接”质效。结合“八五”普法规划,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引导群众合理合法表达诉求。今年以来,3431件“公调对接”案件均得到有效化解。驻村联动,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的一线优势,在进村入户时广泛开展法治宣传,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驻村干部成为干群关系的“润滑剂”、群众利益的“代言人”,让群众的“小事有人理,急事有人找,要事有人办,难事有人帮”。律所(法工)联动,联合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切实发挥律师、法律援助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辅助作用,在特定时段安排1名律师或法律服务工作者到综治中心值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化解工作,依法及时调处矛盾纠纷。深化法律顾问“六个一”活动,引导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明白人深入村居开展法律服务,促进源头治理。

江阴市司法局 雒军庆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