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惠山区聚焦家庭教育建设,深入推进“校家社”联动,通过建设有德守法的好家庭,引领广大家庭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以“家庭安”促进“社会宁”,从而达到自治、德治、法治的有机统一,开创家庭和睦、乡村和谐、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
一是“校家社”协同共育,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风尚。积极探索纵向建机制、横向搭平台、职能部门优势互补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模式。创新开展“校长进社区、教师进家庭、家长进学校,解学生心理困扰、学习困惑、生活困难”“三进三解”工作,联合学校通过举办法治讲座、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教育指导和培训;打造“锦绣润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以此平台为载体,妇联、教育、公安、司法等单位携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联动机制,聘请心理咨询师,由法律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专家力量提供专业支持,组建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开展以法治维权课程为主,亲子、安全教育、科普为辅的系列活动,持续推进家庭教育讲座、家庭心理疏导咨询、家庭亲子阅读等服务进社区,不断总结推广协同育人的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做好“‘校家社’共育品牌项目”培育工作。
二是家事纠纷多元化解,踏准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整合各职能部门资源,成立“红雨伞”妇女维权联盟,以街道综治、派出所、法律援助中心、街道法律服务中心为保障,以基层妇联组织为平台,探索“多主体参与、多领域汇集、多机制驱动”的家事纠纷化解机制,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构建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法庭、司法所、派出所、妇联、民政等部门联动机制,设立“法官工作室”“家事调解室”,引导,聚焦困难家庭,关爱帮扶。依托人社、民政、妇联、工会等职能部门,组织举办专项技能培训,积极开展“春风行动”,对接用工企业,以订单式服务促创业就业。通过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打好家庭矛盾纠纷化解组合拳,“摆平”家事,进一步促进家庭和谐稳定。
三是民主协商共建共治,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力量。积极发挥家庭在平安法治乡村建设中的“支点”作用。培育学法用法示范户,让家庭法治文化蔚然成风。将普法讲座从会议室转场到居民家中,将协商议事会议搬到示范户的“门前场上”,鼓励居民群众“民事民商、民事民议”,挖掘“草根”普法员,将法治的种子撒满每个角落。引导妇女有序参与基层民主自治实践,以服务阵地和各村居(社区)为主要抓手,打造妇女微家阵地,搭建邓巷社区“灯火可亲”妇女议事会、惠丰社区“芳华议事厅”等妇女议事会议事平台,通过广泛动员妇女,收集、了解“家长里短”发现群众需求,让家庭智慧的“头脑风暴”成为破解社区治理难题“金锁匙”。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阵地,引导儿童争当反诈宣传员、文明引导员、环保践行员,开展儿童志愿活动,营造出“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文明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
惠山区司法局 吴郡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