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锡山区司法局聚焦妇女儿童法治需求,充分发挥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援助等方面的职能优势,为妇女儿童提供公益性、专业性、综合性法律服务,努力打造“有力度、有速度、有温度”的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护屏障。
组织融合化,凝聚“心”力量。积极完善全融合平台搭建工作,整合多元调解力量,联合民政、妇联、残联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构建 “1+9+N”多元调解体系,在9个镇(街道)成立132个婚姻家事调解工作室。就近选择专业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参与化解工作,对婚姻家庭纠纷、妇女儿童权益受损等矛盾纠纷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有效应对,让妇女儿童群体“进一扇门”就能化解纠纷。实施“线上+线下”双线并行,切实深化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依托“苏解纷”调解平台小程序,实现纠纷诉求便捷受理,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尽心化解矛盾,真心服务群众。
队伍专业化,共享“法”资源。建立专职调解员队伍,成立妇女儿童调解专家库,从妇联、人社、派出所等街道部门择优选取法律功底深、业务能力精的人员,为化解全街道妇女儿童纠纷提供专业支持。通过“老带新”“传帮带”等模式,让“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快速获取“新知识”,学到“真功夫”,掌握“硬本领”,练就“基本功”。邀请女性员额法官,对“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开展“一对一”导师式培训,通过理论授课、经验交流、实例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律法规、沟通技巧、妇女儿童心理等理论和实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调解实战能力和法治宣传教育水平。
服务精准化,展现“新”作为。瞄准妇女儿童群体法治需求,梳理出“家暴谁来管”“拖欠工资找谁”“留守儿童监护人是谁”等12项群体关注的法律需求,引入女性专业律师力量,在村(社区)开展专题法治讲座30余场,提高妇女儿童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建立完善妇女和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调解制度,把涉及妇女和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矛盾纠纷,实施分类精准调解,有针对性地制定调解方案。创新推行“随手调+上门调”模式,灵活应对网格内小矛盾和易激化矛盾,有效避免矛盾纠纷升级。
锡山区司法局 晏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