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梁溪区深挖本地非遗文化资源,将法治元素植入锡剧、剪纸、留青竹刻等非遗文化,通过组织开展“非遗+”系列法治活动,推动法治与非遗深度融合,实现“法治+非遗”的双向奔赴。
一是“非遗+政策”,保护“看得见的法治元素”。提升非遗保护工作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充分发挥法治审核作用,协助出台《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决定》《梁溪区关于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行动方案》《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文商旅融合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等文化保护制度,将运河江南文脉、工业遗存、非遗传承、水岸文化等地域特色与市属、区属文旅资源相串联,充分展现梁溪“江南水乡、水韵城区”的人文魅力。推进《无锡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景区管理办法》立法修订工作,协调召开《无锡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景区管理办法》立法修订会议,进一步加强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助力城市更新和文商旅融合发展。
二是“非遗+普法”,传播“听得懂的法治声音”。深挖地方特色法治文化,结合非遗项目,创新剪纸普法、锡剧唱法等普法形式,推出《法就在你身边》《演一演聊一聊百姓身边的法律事》等原创法治节目。拍摄“竹刻留青 法润万家”法治宣传短视频,以无锡留青竹刻为载体,将竹子“生而有节、刚直不阿”的法治精神与梁溪法治建设内涵相结合,传播法治文化。依托区域特色,结合梁溪古运河文化资源,打造“千年运河普法长廊”,将法治元素与无锡米市、厘金税卡、窑群博物馆等文化资源创新融合,讲好法治故事。丰富法治宣传活动内容,从传统的机械式、填鸭式普法转变为定向式、趣味式普法,联合区团委、市外卖配送行业团工委,清名桥街道总工会等部门共同举办“安全骑行,幸盔有你”——平安法治主题市集活动,现场通过漆扇制作展现法治思想。今年以来,全区积极参与原创非遗法治作品、普法短视频征集评选活动,有力助推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营造全社会崇尚法治浓厚氛围。
三是“非遗+矫正”,感受“触得着的法治红利”。大力开展以“文化育人心”为主题的特殊人群个性化帮扶活动,依托“黄丝带”帮教联盟丰富的社会资源优势,创设“律师服务团”“健康加油站”“心理工作坊”“国学文化堂”“青瓷传习所”“王培工作室”等六个品牌,常态化邀请“宜兴青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江南青瓷社社长高静作为“青瓷传习所”项目的负责人定期轮流在梁溪区社区矫正中心、各司法所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青瓷文化技艺传承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初、中、高三个阶段课程的学习,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掌握青瓷制作技巧的同时矫正心灵,提升融入社会的积极性。把公益劳动与教育学习有机融合起来,开展非遗手作义卖活动,所得收入全部用于社区矫正对象帮扶工作,有效提升教育矫治的内涵和成效。
梁溪区司法局 唐玉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