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司法局积极发挥法律服务枢纽作用,针对小微企业在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方面的需求,从优化知识产权保护整体环境,发挥法律服务队伍效能,提升企业自身抗风险水平等多方面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助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
一是“监管+调解”,推动风险减量“净环境”。做好整体规划,与市场监管、总工会等相关部门联动,与企业建立“双向服务对接”机制,面向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法治体检”,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合法的内部管理制度,协助完善经营决策、规范劳动用工、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真正消除涉法“病灶”。发挥调解作用,结合劳资、工伤、经济合同类矛盾案例,强化调解员民商、经济、金融类矛盾纠纷的化解技巧。以规范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大平台运营为切入点,由司法所工作人员、村(社区)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深入商圈、电商园区等企业集聚地,开展全方位、拉网式的大排查,着重做好知识产权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
二是“服务+研究”,推动法护知产“重实效”。深化服务模式,针对辖区小微企业众多的实际情况,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等资源力量,成立江阴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团,通过定期走访辖区企业等有效途径,及时了解企业“急难愁盼”,让有知识产权服务需求的小微企业享受法律服务。开展业务研究,加强对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防范和应对等问题研究,提高综合应对能力。目前全市共有知识产权专业律师25人,较去年同期增长10人,其中双证(律师证、知识产权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人员数量11人,较去年增长5人。
三是“线上+线下”,推动企业普法“提能力”。打造线上普法平台,借助微信、QQ等平台,组建由律师、企业代表、各乡镇(街道)商会及各司法所工作人员为主力的线上服务平台,按需提供法律咨询、普法讲座等服务。今年以来,已举办“反倾销法律规避”“知识产权法律纠纷”等网上巡回宣讲,为小微企业线上解答法律咨询200余次。依托微视频和线上直播,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在线宣讲,在公众号助推传播下凸显乘数效应,实现“随身普法”触手可及。打造线下服务平台,江阴市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获批升级成为“江苏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服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实现知识产权与产业、科技和经济的深度融合。
江阴市司法局 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