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湖㳇镇现有杨梅园1.2万亩、种植户3500余户、年产杨梅1万余吨,占全市杨梅种植面积、产量的90%以上,是苏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杨梅产区。近年来,宜兴市司法局围绕特色产业发展之需,充分运用法治力量构筑“三维解纷”模式,护航杨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溯本服务“杨梅结”,织密源头“解纷网”。建立杨梅纠纷溯源治理机制,充分发挥调解员、网格员、法律明白人等人熟、地熟优势,开展涉杨梅纠纷排查化解,为果农、果企提供高效便捷解纷服务。每到杨梅季,组织属地镇村两级17名专职调解员、50余名法律明白人深入30余家杨梅种植大户和20家采摘园,近年来成功化解合同纠纷6起、采摘纠纷12起、欠薪纠纷5起、买卖纠纷10起,为果农、果企、消费者提供高效便捷的解纷服务。组织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开展“法护杨梅高质量发展”集中培训,市矛调中心授课分析近年来杨梅销售过程中出现的“缺斤少两”“采摘纠纷”等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为调解员们现场模拟纠纷调解场景,有效提升杨梅季纠纷调处化解能力。
二是深耕法治“杨梅垄”,擦亮普法“金招牌”。发动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网格员等普法宣传队伍,开展精准化法治宣传,走进杨梅种植园,开展“送法进果园”活动,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发放《杨梅采摘告知书》《杨梅采摘安全提示》等宣传资料,累计举办专题法治讲座8场,受众超过1000人次,进一步提升果农和游客的法治意识,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宜兴司法”微信公众号、“法润民生”微信群等线上平台,定期发布杨梅产业相关的法律知识、政策解读和典型案例,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普法格局,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助推“湖㳇杨梅”成为乡村振兴、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三是扎紧产权“杨梅篮”,筑牢全链“防护盾”。完善地理标志保护与司法衔接联动机制,针对果农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地理标志使用不规范等痛点,凝聚“多方合力”,联合法院、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及湖㳇核心产区果农代表,定期召开“湖㳇杨梅”地理标志保护座谈会,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商标使用规范培训,强化果农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专属保护意识与合规使用能力。针对杨梅产业园承包种植、销售渠道拓展中的法律风险,抽调公职律师、法律顾问,对湖㳇镇规模较大的杨梅园开展“全链条法治体检”,重点排查土地流转合同效力、商标授权使用合规性、电商平台侵权风险等环节,快速处置假冒“湖㳇杨梅”商标、网络售假等行为,以法治纯度提升品牌“含金量”,全面释放地理标志产业效能。
宜兴市司法局 戴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