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以来,无锡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认真落实普法责任制,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不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取得积极成效。
强化统筹推进,普法机制建设得到新加强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普法工作作为法治无锡建设的基础工程,纳入党委政府工作重点。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全民普法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每年初印发市级机关部门月度普法项目清单和媒体公益普法项目清单,明确各普法成员单位年度普法责任;结合普法责任制落实情况,及时对重点普法工作进行提示,强化普法重点事项跟踪督导;年底组织召开普法责任制落实集中评议会,构建“年初-年中-年底”全路径闭环。委托中国政法大学建立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委托江南大学开展第三方调查评估,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先后7次对全市普法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视察调研督导,提出法治宣传教育相关建议提案40件。
丰富内容形式,普法宣传活动取得新成效
扎实开展“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各普法成员单位因地制宜,通过打造阵地、成立宣讲团、开设法治讲座等,“三八”妇女维权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安全生产月等普法宣传百花齐放。高标准承办2024年“全国网络普法行·江苏站”活动、“E选税达人”全民答题税收普法项目启动式,提升无锡普法的知名度。打造“平安无锡”“无锡教育”等多个10万以上关注人数的普法微信公众号。2021年以来,发布市域治理相关典型案例3000余篇,惠山区《桃花源里的善治密码》案例被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案例选编录用。
持续巩固提升,法治文化阵地达到新拓展
建成廉政、国安、交通、环保、禁毒、民防、税务等30个法治宣传场馆,各类法治文化公园、广场、街区、雕塑、壁画、灯箱、候车亭遍布全市城乡,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覆盖率达100%。打造平安无锡体验中心、“1+N”数字普法教育基地、巡塘物联网小镇“网信普法基地”,开通“法治无锡号”1号、4号线地铁专列、“梁税普法”号游船、公交605路“与法同行”、612路“农民工学法”普法专线、“清朗号”网络普法专线等,将法治无声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激发创新活力,法治文化传播获得新突破
推动开展法治文化进机关、进企业等“十进”活动。连续4年开展无锡市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征集创作法治动漫、微视频、书法、海报等作品5000件。打造滨湖法治吴歌、惠山普法桃娃、新吴普法小司等特色文化品牌,举办“非遗传承 法治护航”无锡市非遗法治文化作品展、“喜迎二十大·法润无锡”强国·新江苏拍客摄影大赛,多维展示近年来无锡法治建设的丰硕成果。创作的非遗法治文化短视频《锡剧唱法 沁润心田》《竹刻留青传法韵》等4部作品被司法部录用、宣传推广。
深化普治融合,普法依法治理构建新格局
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6个,培育村(社区)“法律明白人”1.2万余名,深化“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不断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功能,激发共治活力。组建“法润无锡”普法志愿者联盟,打造“法治无锡·家庭护盾”工程和“维权关爱”“慧眼看家事”等普法特色品牌。在广播、电视等媒体开辟《心仪有说法》《大李小李有道理》《空中法援》等法治栏目,在报纸、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开设“以案释法”“全民反诈”“无锡法苑”等普法专栏,日间覆盖群体近100万人次。开展多元纠纷化解工作,年均化解矛盾纠纷10万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