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小区”建设是加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着力点。睢宁县现有小区401个,因为各区域功能布局不同、居住人群不同、治安条件不同,人民群众对于法治和平安的需求不尽相同,睢宁县通过援法议事与“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结合“楼长制”网格工作格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全新“法治小区”。
一是援法议事站助力小区业主依法实现自治。社区党组织负责所有援法议事活动的召集和组织,但不干预议事和表决,对居民和议事代表提出的议题具有审查权。社区法律顾问负责监督援法议事活动全过程,确保议事结果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对需要商议的事项,业主委员会、物业、或普通居民代表联名可提议形成议题,交由社区党组织审定。援法议事会议形成建议或解决方案,涉及全小区的有关事项由业主委员会进行议决。通过援法议事站职能发挥,每一个法治小区都有专门的“居民公约”,业主们也能充分参与小区治理的各个环节,真正实现自己“当家做主”。
二是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助力服务民生。每个小区从退休老干部、老教师、退伍军人、致富能手、法律工作者、法律志愿者中选拔一批宣讲水平好、政治素质高的居民,进行重点培育,引导他们主动担任小区“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并充分发挥作用,常态化开展“送法入户”,在宣传法治的同时,参与矛盾纠纷调处,社情民意搜集,协助开展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指引等公共法律服务,在实现法治宣传零距离的同时,引导小区居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三是楼长制助力家庭和社区联结。楼栋是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是邻里情感交融的重要平台,也是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各社区通过自荐、推荐、选荐的方式,选出小区楼(栋)长。楼(栋)长里不仅有机关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有个体经营者、居民代表等社会各个阶层人员。日常除了在微信群转发社区的通知外,也会常态化向居民传达上级法规政策、法律知识、安全常识等,关注户里需求并提供帮助,有邻里纠纷时,就地转为“调解员”,为构建和谐邻里关系做好“和事佬”。楼(栋)长既是政策法规宣讲员,也是信息采集员、治安巡防员、问题吹哨员、矛盾调解员和服务代办员,他们搭建起居民与社区、政府的桥梁。
(睢宁县法宣办)
睢宁县司法局 朱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