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入贯彻“八五”普法规划要求,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法治宣传,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司法公开层面,徐州中院把阳光司法打造成全民法治课堂。依托官微、官网搭建便捷的司法公开平台,保障当事人及代理人获取审判流程信息;落实旁听庭审与主题开放日制度,邀请代表委员、群众、学生“零距离”观摩庭审,全年公开审理案件均可凭身份证参与旁听。全市27家人民法庭更以“巡回审理+法律服务”模式为抓手,每月每家开展巡回审判不少于2 次,把庭审搬到田间地头,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针对涉民生执行案件,常态化开展“彭城风暴”网络直播,23 场活动吸引近4000万网友围观,让执行现场成为生动的普法讲台。
深挖案件资源,是徐州中院传递司法为民正能量的关键举措。一方面,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协同发力,在徐州日报、都市晨报刊发典型案例210余篇,在“徐法e站”品牌下开设“徐小槌说法”“沐法微言短视频”等栏目,以SVG、漫画、情景对话等形式发布案例370余件次,其中“父母代管压岁钱能否要回”等案例单篇阅读量超2亿次,3篇登上微博热搜,全网总阅读量破3亿。另一方面,聚焦不同群体需求开展精准普法:围绕民法典、物业纠纷、养老诈骗等主题,深入机关、企业、校园等开展“法治的力量”宣讲100余场,惠及万人;针对青少年推出“法护幼苗”行动,线下走进徐州三中、西苑中学等开展讲座30余场,线上“法治开学第一课”吸引近50万人次观看。同时,借助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国际禁毒日等节点,召开 44场新闻发布会,发布370余件典型案例,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在宣传渠道与内容创新上,徐州中院奏响法治传播“交响乐”。传统媒体端,在央视、法治日报等主流平台发表稿件370余篇,原生态纪录片《家事如天》徐州篇登陆央视并写入最高法院工作报告,央视剧《江河之上》“金雕买卖案”原型源自徐州法院审理的全国最大非法买卖濒危野生动物案。自媒体端,构建官网、微博、微信、抖音矩阵,官网发布信息7000余条,核心指标居全国中级法院前列;官微官博推出“凡人小事”“法润营商”等栏目300余期,40余次进入江苏政法系统微信影响力榜单前10,3次跻身全国法院微信影响力前30。内容创新上,创作《求职陷阱》等50余部普法短视频被学习强国采用,微电影《法徽下的坚守》获平安江苏“三微”比赛二等奖,“沐法微言”更入选徐州市“谁执法谁普法”十佳创新项目。
强队伍才能优普法,徐州中院同步推进干警学法“全覆盖”。抓牢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制定“八五”普法实施方案,将宪法、党内法规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计划,推动领导干部带头讲法治课;抓实普通干警群体,以个人自学为基础,结合法律培训、法治研讨等活动,2021年以来组织上级培训540批次34010人次,自行举办培训142场28185人次;抓好阵地建设,升级院史馆、法苑文化长廊等场所,依托“两微一网”和《徐州审判》杂志搭建学法平台,通过法官宣誓、演讲比赛等活动培育法院特色法治文化,提升干警法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