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四好”推进大运河法治文化体验线建设
2020-10-13 09:23:00  来源:法润江苏

淮安市以大运河(淮安段)法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核心,坚持“运河”与“法治”的融合,打造大运河(淮安段)法治文化体验线,讲好“运河之都”法治文化故事,建好运河沿线法治文化景观,用好运河特色法治文创产品,做好运河人家基层法治实践品牌。

一是文旅融合讲好法治故事,发挥道德教化力量。梳理运河沿线人文景观,从法治文化角度构建解读名人典故、历史知识,深入推进法治元素进景区。如周恩来纪念馆讲述周恩来法治思想;枚乘书院讲述枚乘预见社会风险参与社会治理的思想;淮安府署讲述明清时期府衙建筑形制规范展现廉政文化;漕运博物馆讲述明清时代管理体系展现法治重要性等,增强历史人文景观的法治文化底蕴,让群众在游览中浸润法治思想,感受先贤名人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

二是资源统筹建好法治景观,丰富法治文化体验。多部门联合印发大运河(淮安段)法治文化长廊建设实施意见、2019年,市委宣传部、市法宣办等出台《关于推进大运河(淮安段)法治文化长廊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年,市法宣办、市大运河办等部门出台《大运河(淮安段)法治文化长廊体验线建设的实施方案》,依托“法治文化小镇”“1+3”法治文化示范点项目等整体统筹、有序推进,建成“运河之门”宪法主题园、盱眙宪法广场、金湖宪法主题园等100%覆盖县区的宪法主题场馆、公园、广场;打造盱眙县善道邑法治文化小镇、金湖县荷韵法治文化小镇、清江浦区文庙法治文化街区等100%覆盖县区的特色法治文化小镇,与运河沿线历史人文景观互相映衬、遥相呼应,丰富群众的法治文化体验。

三是市场运作用好法治文创,引领淮安生活风尚。创新法治文化传播载体,将“法治农民画”、运河风光带印上帆布袋引领绿色环保生活;运用西游元素制作“大圣普法”“西游天团说民法典”系列动漫、微视频等吸引青少年关注;依托淮海戏、京剧、淮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法治文艺节目连续三年开展“百场法治文艺进基层”让法治文化接“地气”。原创法治文化体验线手绘地图,设置法治文化长廊体验点,开发法治文化体验游线上平台,开展参与线上景点法律知识闯关,增强法治文化的纪念性、互动性、趣味性。

四是机制创新做好依法治理,增强群众法治自信。将“母爱文化”“大湖文化”“荷文化”“善道文化”等融入基层依法治理,凸显运河儿女“以安为本”“以和为贵”“以善为美”的生活智慧和价值追求。创新制定《淮安市村(社区)干部联审工作规定》,细化10部门19项审查清单,建立信息汇总反馈机制,下好基层治理“一盘棋”。依托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发挥“道德模范帮帮团”“三老普法工作室”“漂母普法讲师团”等社会组织力量,以及潘恒球、袁志西、李有生等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推动“崇德尚法”新型村(社区)建设,实现法治惠民,培育法治信仰。

(淮安市法宣办)

编辑:任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