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出台“八五”普法规划推动普法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2022-01-14 10:04:00  来源:法润江苏

近日,淮安市委、市政府转发《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全面部署启动“八五”普法工作,为淮安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是围绕中心大局普法,实现价值引领。突出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民普法的首要政治任务。突出宣传宪法、民法典。大力弘扬宪法精神,阐释好“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础,持续实施民法典“讲学赛用”工程。深入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把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基本任务,深入组织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是围绕终身法治教育,实现素养提升。加强职业法治教育。结合各类职业特点开展法治教育,普及与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促进工作中依法履职、依法办事。加强学校法治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建立完备的法治课学科体系,在学习中培植法治信仰。加强村居法治教育。在生活中强化法治意识,实施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切实发挥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的作用,优化基层法律服务供给。

三是围绕手段方式创新,实现精准普法。发挥地方普法联盟作用。完善普法联动机制,增强普法合力,适应科技发展速度和互联网传播节奏,整合“报、网、端、微、屏”等。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把法治类公益广告纳入媒体公益广告刊播责任,适时建立法治类公益广告刊播的监测、抽查、公布机制,促进媒体公益普法常态化、制度化。加强智能识别科技运用。持续加大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等“算法”技术手段运用,分析研判各类人群的法治需求,持续研发线上普法产品。

四是围绕法治文化建设,实现品牌进阶。优化法治文化阵地布局延伸。把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挖掘“运河之都”和周总理家乡等历史人文底蕴,讲好红色法治故事。强化法治文化精品研发创作。将法治元素植入淮海戏、黄梅戏、马灯舞、剪纸、农民画、云锦等淮安特色民间文化形式,将“母爱文化”“大湖文化”“荷文化”“善道文化”等融入群众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深化法治文化活动品牌打造。培育淮安普法系列品牌活动,加强重点活动的全市联动,鼓励跨区域、跨领域合作,实施“一地一品牌”计划。

五是围绕依法治理实践,实现习惯养成。倡导“法律即生活,生活即法律”理念。优化完善“订立规矩、重塑习惯、涵养法治”的全民普法模式,引导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养成法治思维和法治习惯。强化法律在权益维护、矛盾化解中的权威地位。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坚决纠正法不责众、滥用权利、讲“蛮”不讲法、遇事找关系等轻视法律、漠视法治的观念行为。发挥基层依法治理等实践活动的引导作用。全面推进法治乡村(社区)建设,将法治宣传与家庭美德建设、良好家风宣传相结合,将法治元素融入家规家训,传承优良家风,建设模范守法家庭。

六是围绕制度机制落实,实现共建共享。强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进一步发挥落实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的作用,推行“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完善以案释法和典型案例发布制度。着力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融入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全过程各环节。探索完善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加强对社会力量开展普法的统筹协调、管理服务、组织引导和政策、资金、项目扶持,推动普法工作社会化、项目化。

(淮安市司法局报送)

编辑:任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