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深入学习宣贯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法治乡村发展赋能
2022-08-26 10:38:00  来源:法润江苏

淮安市农村面积占市域面积的77%,耕地面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产量、知名农业品牌数量、食品产业产值等位居全省前列,为了实现打造长三角北部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乡村振兴“淮安样板”的奋斗目标,淮安市深入学习宣贯习近平法治思想。

一是抓发展方向,突出法治引领力。发挥普法讲师团、司法行政机关、法律从业者等对习近平法治思想、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的认识把握和解读优势,结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援法议事、法治小区建设等,主动服务村(社区)发展规划,帮助村(社区)根据现有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策划田园化农业、文旅化农业、养生化农业、经商化农业、工厂化农业等品牌定位,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发展瓶颈,拓展发展思路,改变法治只会“定规矩”“划界限”的固有印象,完善法治“谋发展”“利长远”的根本形象。

二是抓重点群体,突出普法内驱力。着力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通过专题学习、会前学习、参观宣誓、观看讲座、带头宣讲、撰写体会等形式,压实村(社区)“两委”干部学习内容,真正让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提升“两委”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性主动性。着力青少年法治教育,充分运用村(社区)历史馆、党建馆、妇女儿童活动室、道德讲堂、法律图书角、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资源平台,联合挂钩帮扶单位、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在寒暑假、传统节日开展青少年感兴趣的普法活动,不断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三是抓监督规范,突出示范辐射力。运用法治思维出台《淮安市村(社区)干部联审工作规定》,推动村干部队伍编制员额、选拔任用、教育培训、待遇报酬、监督管理等方面规范化实施,确保村(社区)干部拉得出、打得响,对两委干部存在问题的村(社区)及时撤销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命名,实行动态管理,让民主法治成为百姓的内心追求和真诚信仰。发挥村规民约、小微权利清单、“有事码上议”等各类协商、议事平台作用,凝聚共建共治共享的共识。

(淮安市司法局 杨丽)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