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开展好“八五”普法工作,今年以来,淮安中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进一步整合全市法院资源,瞄准“三个关键”,拓展“三个维度”,聚焦“三个突出”,通过线上线下“双线驱动”,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聚力打造“春风化雨·法润民心”线上线下普法特色品牌。
瞄准“三个关键”,精准普法“点对点”。瞄准“关键少数”。严格落实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今年以来,已开展集中学法11次、讨论9次,并组织全院干警开展知识测试。瞄准“关键节点”。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民法典宣传月等特殊时间节点,全市法院采取集中宣传、现场答疑、专题培训等方式,组织普法活动260余场次,受众人数达2.1万余人次。瞄准“关键群体”。围绕青少年法治教育,打造“法润蓓蕾·书香育苗——青少年普法大课堂”,常态化邀请全市大中小学生来院参观。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活动50余场次,累计参与4500余人次,赠送书籍2000余册。
拓展“三个维度”,持续普法“不断线”。以官方微博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并形成官方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普法矩阵。微博建立“淮安法院”超话,发布“早晚安”博文,与网友建立密切互动,在持续互动中提升粉丝黏度。注重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积极借助新媒体平台提供网上咨询、信访、调解、旁听以及信息浏览、案例宣传等便民服务,帮助网友解决立案、查档、执行等困难百余次,在为民服务中彰显司法温度。持续提升新媒体平台传播力,新媒体影响力在争先进位中彰显工作力度。据统计,今年以来,淮安两级法院官方微博6次入榜全国政法系统微博榜单、56次入榜最高院榜单,普法教育的辐射力、影响力不断提升。
聚焦“三突出”,以案释法“零距离”。普法栏目突出品牌化。依托官微等平台建立普法专栏,发布各类典型案例2000余条。在与当地主流媒体做好普法专栏的同时,又与市电视台合作开设《执行第一线》创新电视普法栏目,不定期地展示全市法院执行第一现场工作,将执行现场变为普法课堂。案例发布突出常态化。围绕典型案例,通过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今年共召开“力度与温度十大典型案例”等主题新闻发布会共10场,发布典型案例72个。全年在央视“今日说法”栏目、《法治日报》、《人民法院报》等国家级主流媒体刊播案例79条,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一段段精准的释法,让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法治作品突出精品化。积极创作法治文化作品,全市法院制作微电影、短视频等法治文化作品75部,58部微视频被江苏政法等省级政务新媒体推广,57部原创微视频在互联网电视播出。微电影《守护养老钱 幸福享晚年》获评全省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优秀宣传视频,淮安区法院微电影《母亲的承诺》入围最高人民法院第十届金法槌奖。
(淮安市司法局 淮安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