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区荷花池社区——深化基层依法治理 构建社区和谐发展
2021-01-20 17:11:00  来源:法润江苏

广陵区荷花池社区位于扬州古城西南部,东沿南门外大街至古运河,南至古运河,西至安墩河,北至文汇东路。辖区面积0.65平方公里,有8个小区和2个平房区,居民3330户,常住人口8944人。近年来,该社区紧紧围绕社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创新开展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始终坚持以“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宗旨开展工作,不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

一是持匠心,敢于创新,让社区依法治理工作更加贴心。荷花池社区涵盖8个小区,2个平房区,共73幢楼,相对分散,从南到北步行需45分钟,社区创新打造了“一站四点”的5分钟法治服务圈,“一站”为社区党群服务站,“四点”分别为颐荷园、颐心园、颐乐园、颐惠园四个法治网格集成服务点,探索了“民主法治网格集成服务”,一篮子解决“生活、培训、维权”等10多项民生需求,实现了法治服务扎根居民身边、为民服务良性互动、资源整合共驻共建等作用。社区始终坚持将“听民心、知民意、解难题、办实事”放在首位,切实赢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因此,社区居民亲切地称呼它为“袖珍居委”;社区创建了居民“小板凳议事团”,让居民遇事可以商议,并找到符合“最大公约数”原则的解决办法,将矛盾钝化在萌芽状态。2019年,嘉荷苑小区居民因施工过程中粉尘、噪音与“蓝湾学府”开发商发生了矛盾冲突。针对这一问题,社区启动了“小板凳议事团”,由居民代表与开发商坐在一起协商求解。最终,开发商给予居民合理补偿。在事情解决过程中,由较高威信的群众骨干组成的议事团,充分发挥“调解器”和“减压阀”的作用,像这样通过合法合理途径,让“群众提、大家谈、自己定”的方式,还解决了土坝路、步行街、大学路南延等工程矛盾问题。“小板凳议事团”充分发挥了居民的自治作用。

二是要面子,更要里子,让社区依法治理工作更有温度。近年来,部分小区因城市规划而合并,有的居民心理上存在隔阂。为此,社区党委先从“末梢”微自治做起,以龙头关小区为试点,选聘居民认可的网格长和楼栋长,同时向街道申报“金牌管家”项目,让他们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2017年小区业委会成立,业委会的“新生”进一步夯实了社区治理体系的基础。2020年龙头关第七网格党支部成立,运用“四问五议两公开”工作法搭建了荷花池社区治理理事会议事平台,自主解决问题。实践证明,有了居民自治,社区工作事半功倍。居民自发租赁原老年活动中心楼下的车库,让步行不便的老人从此可以更加方便参与社区活动;邮报亭存留、停车位划分等老大难问题均得到妥善解决,实现了社区治理的公共利益最大化目标。此外,社区还依靠居民议事说事盘活了社区公共空间,破解老小区停车难问题,社区邀请驻区单位召开共驻共建单位联席会,先后与荷花池公园地下停车场、汶河文化产业园等单位沟通“夜间开放停车空间的协议”,为居民解决近300个潮汐停车位。既实现公共资源充分利用,也让社区居民生活便利和满意。几年来,社区内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民事纠纷调解率达到100%。同时,社区还依托议事平台探索符合社区依法治理的“基本法”,百姓口味的“草药方”。针对各种问题,先后召开居民听证会150余场,凝聚居民诉求的“最大公约数”,形成“创文明、靠居民,私家车、有序停,牛皮癣、除务尽……”社区治理的“三字经”,出台了《宠物微公约》《停车微公约》等,让治理更有序,环境更宜居。

三是要尽心,更要精致,让社区依法治理工作更有特质。社会组织在社区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荷社区培育、发展、引入各类社区法律咨询、民事调解、心理咨询、法治宣传等社会组织12家,类型多样、体系健全、作用显著,影响力不断扩大,社区正予工作室,是专门从事民事调解、扶危帮困、心理疏导的专业社工工作室。因良好的口碑,不仅成了社区一个标志性的社会组织,在全市都有着良好的口碑,被大家称为“家庭杠杆”,专门送“和谐”;社区律师工作室,开设五年,每周二上午雷打不动开展法律咨询等服务,以及常态化开展“一站四点”网格法治巡回服务,累计服务、咨询千余人,化解社会、社区大小矛盾百余件;社区创业服务中心,培育了创业明星张英,让19位居民自主创业,72位居民家门口就业,解决社区流动闲散人员家门口就业问题,为维护区域稳定贡献了力量,先进做法登上了中国社区杂志;润玉堂公益演出团,集聚了郭祝山、李彬等中国好人、江苏好人、扬州好人,他们通过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好人好事”,弘扬家规家训,传递社会正能量。团长解广金2020年被评为全国拥军模范先进个人。

(广陵区司法局)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