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巧用“加减乘除”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
2025-03-24 17:02:00  来源:法润江苏

“八五”普法以来,广陵区积极探索青少年普法新模式,巧用“加减乘除”法,抓深抓细抓实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不断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

一是在普法队伍上做加法,让力量更聚合。聚焦青少年的普法需求和普法热点,在普法队伍建设上做加法。实施《广陵区法治副校长履职工作指引和评价办法(试行)》,遴选优秀法官、检察官、警官、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和律师88名担任“法治副校长”,开展任前考核、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对全区学校实行100%覆盖。创新“公益服务+按需定制”校园法律服务模式,实现“一校一法律顾问”100%全覆盖,2023年至今累计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380余场次。建立“法治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机制,组织中小学法治课教师参加线上线下法治培训,每年配套开展“双十佳”(十佳活动和十佳课件)评选活动,发挥好法治名师对学校师生法治教育的带动作用。培育80名“小小法治宣传员”传法治,以“学生讲法学生听”“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形成鲜活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教材。组织115名村(居)法律顾问和1345名“法律明白人”入驻654个网格群,实现法律咨询迅速答复、普法课程云端收看的功能,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形成无时不有、无时不在的态势。

二是在普法距离上做减法,让服务更前延。围绕增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直观性、持久性、实效性,打通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最后一米。用好“四大”课堂法治教育阵地,聚焦课堂教学“主渠道”,注重道法课堂、四点半课堂、周末课堂、寒暑假研学课堂,实现青少年教育的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充分发挥青苹果树人苑、“小雨伞”未成年人司法综合保护中心等10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作用,打造青少年法治研学路线,累计开展参观打卡、非遗体验、模拟法庭等152场特色活动,让青少年近距离探索和感知法治精神。依托社区家长学校、家暴报案点、家教家风基地等场所,推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大礼包”,面向学生家长开展送法进家庭活动87场,指导监护人树立法治观,积极履行“依法带娃”职责。在文峰小学、广陵小学、汶河东区校等8个学校建立青少年法治素养观测站,以楼道、法治墙、电子显示屏等为载体,将法治格言、典故、法治文化作品等法治元素融入校园,让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教育和法律熏陶。

三是在普法手段上做乘法,让传播更生动。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宣传载体,让法治教育更富靶向性与便捷性。在开学季、民法典宣传月等关键时间节点,针对校园欺凌等涉及青少年权益维护的热点问题,开设“小小法治宣传员开讲了”“法治副校长有话说”“普法少年说”等线上普法栏目,线上宣传综合浏览量5万余人次,为青少年提供便捷的学法渠道。打造“广陵区全景数字化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线上普法平台,让青少年充分享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足不出户就能接受高品质的法治教育。结合近期热映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借助热门IP,将《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融入“哪吒”元素,提高普法吸引力,助力新学期法治教育课。开发制作“广小援”校园系列法治文创,将法律知识融于“广小援”普法贴纸、帆布书包、法治书签、文件夹中,在学校广泛发放,深受学生欢迎。创新“道法盒子”新载体,聚焦网络安全、预防校园欺凌等与青少年权益息息相关的主题,融合剧场释法、剧本杀等多元形式,开展88场主题活动,直接服务学生超5000人次。

四是在普法推进上做除法,让机制更顺畅。印发《关于开展青少年法治素养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和《广陵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方案》,明确各成员单位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和任务清单,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强化督导调度,消除工作壁垒。建立部门执法普法横向协作制度,集聚“公检法司教群”法治力量,出台《进一步加强全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落实一事一议的协调解决机制,强化工作联动。联合11 家职能部门成立“小雨伞”未成年人司法综合保护中心,构建未成年人社会支持体系,会签创新机制类文件《关于构建未成年人司法综合保护工作社会支持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观察员制度的实施细则》等9份,聘请43名“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观察员”,暖心护航,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截至目前,实现全区中小学法治校园联创、法治环境联治、法治宣传联合、问题学生联管、困难学生联帮,初步形成了纵向联通、横向融合、力量聚集、协同育人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保障体系。

(广陵区司法局 杨成环)

编辑:厉欣